第A14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缘何如此火爆?

编得好演得好 还要来源于生活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推敲剧本时的严肃和认真与人们熟悉的形象判若两人。

今年下半年上海文艺界的一大盛况应该就是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的演出。该作品9月首演,11月第二轮演出,门票很快被一抢而空。甚至出现了黄牛抬高票价销售的情况,这在独脚戏、滑稽戏演出当中是久未见到了。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因为实在太火爆,主办方已经决定12月2日到9日,在中国大戏院进行《石库门的笑声》的第三轮演出。而《石库门的笑声》也注定成为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最火爆的曲艺演出。一部传统的独脚戏何以火爆至此?青年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在《石库门的笑声》之前,独脚戏作为上海曲艺的一个重要的品类已经阔别观众多年。以至于很多青年人根本不知道何为独脚戏,将独脚戏写成“独角戏”。对于独脚戏的消失,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这种曲艺形式过于传统了,已经不能适应当代人的审美习惯,属于新陈代谢,自然淘汰的范畴。应该说,相比滑稽戏,独脚戏更为式微,连电视上都很罕见,在舞台上更为绝迹。

但《石库门的笑声》显然改变了人们的这一看法。毛猛达、沈荣海这对黄金搭档,以扎实独脚戏功底和花样百出的临场发挥,让观众笑足两小时。演出重现了当年独脚戏最鼎盛时期的盛况。青年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演出刚过半,张伯伯就迫不及待地到剧场外遛弯,剧场服务员关切地问:“是身体不舒服,还是演出不好笑?”一旁老伴轻拍他的背脊说道:“噢哟,老头子笑得来,生怕他喘不过气,硬拖他出来换口气歇歇,这样笑,吃得消啊!”

所有看过这场演出的人都会有一个很明确的感觉:人们的生活需要笑声,所以能给人们带来笑声的作品永远不会过时。独脚戏就是这样的一种曲艺类型,所以独脚戏也没有过时。过去独脚戏长别舞台,不是因为这种曲艺类型过时了,而是另有原因。

在业内人士看来,《石库门的笑声》能够获得那么多观众的青睐,首先是作品好。作者梁定东是一个资深的独脚戏、滑稽戏编剧,写出过一大批精品力作,同时梁定东作为一个老上海人,拥有极其丰富的生活积累,也只有这样的编剧才可能驾驭得了像《石库门的笑声》这样横跨几十年历史的作品。

另一方面当然是演员好。毛猛达、沈荣海是观众喜爱的滑稽演员,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而且他们的演出功底确实深厚,对生活的理解也极其深刻,由他们表演出来的石库门往事才是如此真实,同时才有可能有临场发挥,各种即兴噱头。

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正因为《石库门的笑声》同时具备了这两者,才会走向成功,甚至让已经渐行渐远的独脚戏有了复兴的希望。由此反观其他独脚戏的创作就发现了问题了。梁定东以及毛猛达和沈荣海都已年过六旬,是退休人士了,但是在第一线的文艺人中能够接他们班的人还真的不多。了解现在曲艺现状的人都知道,优秀的编剧很少,现在的青年作者大多只会写一些网上的段子,没有扎实的生活基础,所以不可能有太好的作品出现。演员则大多混迹于电视,有许多人已经很久没有到舞台上演出过了。这样的编剧和这样的演员,自然是没有承担让独脚戏和滑稽戏复兴的能力的。

人们在为《石库门的笑声》喝彩的时候,其实更希望这意味着独脚戏的全面的回归。应该说,《石库门的笑声》是可以为上海曲艺界提供一些启示的。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