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梦想杯”第一届上海市大学生辩论赛展开巅峰“舌战”

上外摘得首届“梦想杯”桂冠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辩论赛决赛现场。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吴恺

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应侧重“创新之城”还是“人文之城”?历时5个月,历经89场对决,“梦想杯”第一届上海市大学生辩论赛决赛上周末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围绕上述论题展开巅峰“舌战”。最终,上海外国语大学辩论队问鼎首届“梦想杯”。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辩论让他们学会自我修补

“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是要走一条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路。人文和创新,到底哪一个能助力上海达到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这一目标?我们发现2013年建立的自贸区就是创新的代表……”

“说到人文之城,一个城市要有根,就要给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留下来的理由。城市的主体是每一个渴望在此安居乐业的普通居民,城市的灵魂终究是文化,是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这些都是人文精神要做的事情,并不像对方辩友所言,只要有经济效益就可以了。”

巅峰对决现场,双方就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更应侧重“创新之城”还是“人文之城”论题展开激烈辩论。经历定义、立论、质询、总结等环节,最终,持“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应侧重人文之城”的反方上海外国语大学辩论队问鼎首届“梦想杯”。

作为反方一辩选手,宋雯欣为来之不易的冠军而激动,她觉得团队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准。

辩论赛一路“打”来,宋雯欣感叹他们基本挤压了一切空余时间,每晚8点半以后,学校教学楼总有一间灯火通明的教室属于辩论队。他们提着电脑从学校各处风风火火地赶来,有时候甚至顾不上吃晚饭,坐下一边讨论一边才想起点外卖。“这就是我们对辩论的热爱,对队友的尊重,也是对胜利的渴望。”

与冠军失之交臂让正方二辩的宋沁宁心存遗憾,但她一点都不后悔加入辩论队参加比赛。

参赛的这一路,她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场“发展租赁市场”的辩题,团队四人苦熬一周,每天头脑风暴到凌晨两三点都找不到一条能立住的论点,比赛前一晚的模辩又推翻了之前所有的准备,甚至在上场前5分钟他们还在尽可能找有用的资料,“打比赛就不希望输,所以我们学会了拼尽全力。同时,一场场比赛也教会我,如何在思维碰撞中探索新的疆界,理解不同的价值,这是一个不断自我覆舟、不断自我修补的过程,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增强“95后”政治、思想和情感认同

由团市委、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市学联主办,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共同承办的“梦想杯”可谓是近年来上海高校最大规模的顶级辩论赛。

自5月19日开赛以来,历时5个多月,历经89场巅峰对决,沪上57所高校、664名辩手参与其中。

以宋雯欣、宋沁宁为代表的664位辩手在“共青团”旗帜的感召下,碰撞观点、交流思想、磨砺智慧,在辩论中成长,在思辨中前行。

参与决赛的两支队伍均经历了四个赛区小组赛和淘汰赛激烈角逐,才最终站上决赛的舞台。

决赛评委阵容亦十分强大,邀请到中华名辩盟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吴刚教授,中华名辩盟监事长、厦门大学法学院李琦教授,中华名辩盟副会长、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张邦辉教授外,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处处长周师迅,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正东等5位专家大咖共同担任评委。

主办方表示,“梦想杯”辩论赛坚持共青团思想引领的主责主业,鼓励青年学生明辨、笃实,让青年学生们通过辩论的方式增强思辨能力,更加深刻理解中国改革发展的历史逻辑,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团市委党组成员、挂职副书记戴冰,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王静,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朱鸣雄等出席这场颠覆对决。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