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乐业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4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新技术、新需求、新变化孕育新岗位

随着3D打印技术日趋成熟,3D打印工程师成为了行业必需人才。在互联网+服务的带动下,24小时的服务管家走入人们视野。除了技术变化带来的岗位革新,新政策也“孵化”了新兴岗位。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即将在沪施行,垃圾分类项目主管岗位随之应运而生。本期好“薪”情探寻三类职场新岗位的故事。

■B04-05

随着3D打印技术日趋成熟,3D打印工程师成为了行业必需人才。在互联网+服务的带动下,24小时的服务管家走入人们视野。除了技术变化带来的岗位革新,不少出台的新政策也“孵化”了新兴岗位。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即将在沪施行,垃圾分类项目主管岗位随之应运而生。本期好“薪”情探寻以上三类职场新岗位的故事。

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陈晓颖

[垃圾分类项目主管]

6部曲带动小区居民熟悉垃圾分类

“在垃圾分类时我们总有些误区。比如使用过的纸巾不在可回收范围,属于干垃圾。”董鹏是一位在公益组织参与5年垃圾分类项目的主管,接受采访当日,他在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系统讲解垃圾分类的注意事项。“今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沪施行。”董鹏介绍说,自上海掀起“垃圾分类新时尚”后,他和同事们这段时间在分类培训、活动策划、分类方案定制等方面逐渐拓展工作深度。

NEW变化

公益组织6部曲推进社区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如何有效分类?社区、单位里的垃圾分类设施又该如何做好硬件配置?当垃圾分类走入上海市民的生活后,不少单位、小区、街道的负责团队面临垃圾分类这一“新事物”不知从何下手。“我们作为第三方社会组织,如今承接了上海徐汇、静安、松江等区内和浦东新区、闵行区部分街镇垃圾分类方案制定、活动拓展等工作。”董鹏现任上海霏霏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的项目主管。在他看来,自己从事的工作可谓是“新生事物”。2014年,他所在的霏霏公益组织正式成立,重点策划环境保护的活动与运营。毕业5年的董鹏在此时加入公益组织,与同事们对接辖区组织活动。

在刚加入公益组织时,董鹏身边从事垃圾分类宣传与项目组织的同事并不多。2014年,除了同行寥寥的情况外,公益团队成员在推进工作时常有居民不理解、不支持。董鹏回忆说,5年前他们推进工作时常会听到类似“垃圾分什么类?吃撑了吧”的质疑。团队成员只得通过一次次线下活动、培养小区内志愿组织、分发材料等途径,一步步让辖区内居民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在霏霏公益,团队通过实践探索与案例学习,逐步形成了一套生活垃圾分类“六部曲”。首先是推进各方统一意识。“我们在进入小区、单位时,通常会通过宣传活动让大家意识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第二个阶段就是明确职责。”董鹏介绍说,团队成员们会根据服务对象的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明确各个层级的职能。第三个关键之举是配备耗材与硬件,小区内的临时投放点改造为智能投放箱。居民需要在固定时段通过刷卡的形式才能打开垃圾桶门投递。

在硬件设施完善后,团队再推进不同人群宣传动员加入分类行动。“这就进入了‘热恋期’,让更多人通过知识普及与绿色账户福利获取,接受垃圾分类新生活。”据志愿者们介绍,第五个阶段是日常投放的惯性期,在此阶段后,垃圾分类推广便进入了阶段反馈期。项目负责人每个月“回访”时,进一步调整、优化辖区内的分类方案。

“这五年来,随着政策制定、宣传力度加强、垃圾分类项目优化,我们在小区里推进垃圾分类时基本上听不到质疑声了。”董鹏以徐汇区田林十二村介绍说,从一开始抓硬件,到后期推进志愿者组织,再到因居民需求调整分类方案,小区内建立了6个智能化垃圾箱房,6000余位居民在手把手教学、志愿者帮助下逐渐形成分类习惯。

NEW时尚

开发APP、文创产品,让垃圾分类变得有趣

“如今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上海‘新时尚’了。我们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董鹏介绍说,基本上一周会在3至10家学校或企业进行培训课程。一个月通常会为数个单位或小区进行分类方案定制。在分类新风尚下,有45位成员的公益团队今年还在“扩招”,吸纳更多热衷于环保的新员工。记者了解到,霏霏公益组织内还有软件设计师加入。他们的具体工作是开发智能垃圾箱房APP,使居民通过线上手机APP参与调查问卷填写、可视化了解垃圾分类常识。记者了解到,2019年他们还将从文创产品的角度,探索开发和垃圾分类知识相关产品,进一步扩大垃圾分类的影响力,使垃圾分类变得有趣味、易学习。

“我们在服务过程中采用退出机制。”董鹏通常和同事在一个服务点的工作时间是三到六个月,在数月的系统化培训过程中,他们还会组建一批本地志愿者队伍,共同监督垃圾分类。在公益组织“退出”后,辖区志愿者队伍逐渐带动居民垃圾“自治”。董鹏每个月会不定期回访服务过的小区、街道,与志愿者一起研究新问题,因地制宜探讨新对策。

[3D打印工程师]

3D打印将创意变为现实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随着3D打印技术的日益成熟,其应用也更加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一新兴行业中,致力于用先进技术变革传统制造手段,3D打印工程师邓天宇就是其中一位。在他看来,3D打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将更加广泛地应用在医疗、教育、汽车等行业中,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价值。

NEW技术

优化3D打印应用挑战创意革新

“工作中,有一位客户找到我们,表示希望通过3D打印技术为手臂肌肉无力的孩子打印假肢,帮助他们完成日常的抓取等动作。”客户推出的“展翼计划”项目让邓天宇为之一振,也让他更加坚信3D打印的广泛应用和社会意义,无悔于当初的职业选择。

当年,机械设计专业毕业后,邓天宇进入传统的电梯行业负责生产与加工工艺。岗位虽然有序,但他感到整体缺乏创新,喜欢挑战的他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2015年的一天,他在浏览网络招聘信息时,“3D打印”的字眼出现在邓天宇的视野中。他开始渴望进入三的部落这家有着多年行业积累的公司学习先进技术经受历练。“虽然那时对3D打印并不了解,但这一新兴技术吸引了我,想去领略一下它的神奇和魅力。”就这样,经过面试环节,邓天宇如愿进入三的部落(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基础的三维扫描和设计开始,逐步积累和学习。

工作之余,好学的他抓住机会向领导和同事请教,并在自学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公司的专业培训、在工业博览会上与同行交流、切磋技术进展等。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邓天宇担任公司的3D打印工程师,负责数据处理、客户维护、方案设计及3D打印的技术支持等工作。

“我们主要针对医疗和教育行业生产落地的产品,这需要具有较好的医疗器械背景和教育知识。”对邓天宇而言,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与提升的过程。尤其在与高校客户接触时,通过多次技术尝试与产品优化,解决客户需求,促进其教学研究,也让他对于3D打印技术的场景应用认识更加清晰和明确。“比如3D打印分子模型,可以让教学和研究更加直观、方便学生理解,让课堂更加高效。”

几年来,为了精准了解客户需求,邓天宇不是在办公室钻研技术,就是在“跑客户”的路上。让他倍感挑战的是,除了精进和提升技术,3D打印对于创意也有极高的要求。“我来自传统行业,如何运用创新思维将3D打印产品高效、美观地呈现在客户面前,这是个难题。”为此,不服输的他借助各种机会学习、充电,浏览网上他人的创意作品、从生活中观察和培养创意思维,慢慢地,他的创意和努力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和好评。

NEW应用

未来3D打印将广泛应用于更多行业中

当对3D打印技术越来越熟练之后,除了进行行业的应用外,邓天宇也开始尝试设计并制作生活类的3D打印产品,如摆件、置物架、花瓶、办公用品等,让这一先进技术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然,客户对于3D打印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也不断在产品外观和性能上进行优化,提供使用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邓天宇深有感触地说。

付出终有回报。去年年会上,邓天宇被评为公司的年度优秀员工,接受了表彰。欣喜之余,他坦言,进入3D打印行业以来,忙碌辛苦的同时,也收获了成长与进步,尤其广阔的行业发展空间和公司晋升平台,让他信心十足,充满了激情和干劲。

2015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3D打印作为代表性的新兴技术在全文中多次出现,占有重要位置。这也显示了: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进程中,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尤其随着3D打印技术在科技舞台上发挥作用,很多高校通过校企联合培养3D打印人才,共同推进该技术的落地和推广。对此,邓天宇深表赞同。在他看来,未来,3D打印的技术将更加广泛地应用到更多行业中,变革传统制造的同时,为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和福利。

“这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行业,我会继续坚守,深耕、学习、见证这一技术的发展。”邓天宇坦言,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到3D打印行业中来,用技术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他提醒年轻人:从事3D打印除了需要具备三维设计、模型修复等专业知识外,还要对操作设备感兴趣,沉下心,潜心钻研,才能将创意变为现实。

[“生活管家”]

用细致与耐心解决客户“花样”需求

在电视剧中,衣装笔挺的管家担负着庄园的所有日常起居以及生活琐事,在华丽的庄园里,他们无处不在、无所不能。这种“英式管家”般的忙碌,JO+生活管家服务总监姜雯静也深有体会。在互联网“+”服务的背景下,她作为“线上管家”,与团队每天24小时待命,用细致周到与耐心,帮助客户解决不同的需求和难题。

NEW需求

24小时待命,提供全方位管家服务

“我之前做了9年的客户服务和销售工作,2017年开始从事管家服务。”两份年前,姜雯静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JO+生活管家服务平台。在她看来,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生活管家将成为人们便利生活的“刚需”,调研了这一新兴行业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后,她果断加入并从基础的服务做起。

据姜雯静介绍,她所从事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住家管家,而是新时代主推电子商务服务模式的生活管家,通过调配多方资源为各类人士提供全方位的高效管家服务和解决方案。

“这份工作可谓是挑战与压力并存。我们的服务小到订餐、排队、租车,大到商务出行、子女教育、名医诊疗等,每天24小时为客户提供专属和应急服务。”为了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为客户提供优质体验,工作之余,姜雯静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常规服务和新业务培训,并进入管家学院深造,注重服务态度、业务水平、危机处理技巧、心理素质调适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在她看来,每位会员的需求千差万别,服务对象涉及到各行各业。但在此过程中,她能够帮助他人实现诉求和心愿,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某天晚上10点,她正打算入睡,平台上显示有客户第二天下午要飞往国外看世界杯的紧急需求。由于客户使用航空公司积分兑换了两段式行程,且行程间隔仅为1.5小时,时间紧迫,如果客户无法赶上第二班航班,将无缘世界杯决赛。接到订单,姜雯静马上在线处理,同时跟航空公司、客户进行协调和沟通,为客户安排了机场贵宾服务,最终客户赶上航班,圆了现场观看世界杯的梦想。“那天晚上我基本一晚没睡,虽然辛苦,但看到客户顺利登机,我也安心了。”姜雯静说。

虽然管家服务事无巨细,甚至有时客户的需求比较紧急且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姜雯静始终抱着高水准服务态度调配多方资源,通过沟通与协调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代替家属去医院陪诊、陪同客户游玩迪士尼、排队购买网红产品……她在各类点滴服务中,拉近了与客户之间的联结。“他们越来越信任和依赖我们,大家更像是朋友,在相互沟通和探讨中解决工作和生活难题和不同需求。”

NEW服务

管家服务将更加精准和细化

工作两年来,姜雯静都在忙碌和充实中度过。对她而言,与各行各业的人士打交道的同时,她的业务能力、沟通及应急事件的解决能力都获得了大幅提升,处理问题更加沉着、冷静。而得益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发展,让他们的管家服务也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

“其实,相比我最初做管家时的情形,现在我们推出的服务更加细化,满足客户更高的要求。”如当收到客户发来的陪伴家属进入医院就诊的订单时,她与团队第一时间协调医院、医疗专员等,一小时内完成各项安排工作,顺利陪伴客户的家人进行挂号、检查、取报告等事宜,为其解决后顾之忧。

相比不错的薪资待遇,她坦言,默契、有活力的团队和充满干劲与激情的工作氛围是她一直坚守的原因。“我热爱这份工作,有挑战和困难,我们大家一起扛,不会有孤军奋战的感觉。”

担任JO+生活管家服务总监以来,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姜雯静还收获了很多感动和难忘的瞬间。张丽(化名)和先生常年生活在国外,今年他们一起回沪举办婚礼。经过场地选择、婚礼主题、费用等的沟通和商讨之后,姜雯静与同事立马进入“备战状态”,最终,历时一个月的努力,他们为张丽夫妇呈现了一场温馨浪漫的樱花草坪婚礼。客户的满意和反馈让姜雯静感动不已,也更加坚定了她在管家服务的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这是一份很有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工作,未来,管家服务会更加精准和细化,深入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姜雯静坦言,将继续提升服务质量,为更多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