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公益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6月0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胡熙昊:探寻公益法律服务新路径

让老娘舅式调解工作创新升级

青年报记者 孙琪

    胡熙昊为社区居民普及法律知识。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摄

五月的一天,资深公益律师胡熙昊律师调解工作室正式挂牌,八年来,胡熙昊与多个社区结对,为困难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协助处理了众多遗产继承、婚姻家庭、邻里争执、人身损害等矛盾纠纷,为不少困难群众排忧解难。胡熙昊告诉记者,他建立个人律师调解工作室,旨在更好地参与偏公益性的法律服务,探索一条可行路径。

青年报记者 孙琪

甘做弱势群体排忧人

帅气阳光的胡熙昊是公益律师群体中的一员。2010年,他在前辈律师引领下加入到这个行列,自2011年首次与社区结对以来,在公益法律之路上奔走至今已八年。

胡律师最近正在代理一个自闭症(孤独症)儿童状告父亲的案子。 这个案子要从去年说起,一位单亲妈妈某天含悲忍愤来到法律援助中心,诉说自己离异2年,独自抚养着一个6岁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在法院调解离婚时,母亲和父亲达成调解协议,父亲每月支付2000元抚养费,离婚后,双方又另行约定:孩子的保险费、医疗费、学费等开支双方各承担一半。离婚后不久,孩子查出患有自闭症,且孩子一天天长大,学费、康复费、医药费、保险等用开支日益增多,而要照料好一个自闭症儿童所需支出的经济费用和耗费的精力都要远远超过一个健康的孩子,尽管父亲经济实力很不错,但他除了每月2000元抚养费,并不愿意多承担其它费用,单亲母亲无力支撑孩子日益增长的开销,于是想通过法律向男方索要相关费用,岂料在律所吃了闭门羹。 胡熙昊温言安抚了那位身心疲惫的单亲妈妈,帮她分析案子, 尽心尽职收集整理证据,指出只能以孩子的名义状告父亲。庭前数次调解无果,法院开庭审理数次,一审判决这对母子获胜,只是这位父亲依旧不愿分担这些费用,继续上诉。

“这种案子没有商业价值,律师费用是这个单亲妈妈支付不起的,所以只能通过法律援助来帮助孩子。”胡熙昊介绍,为了孩子,他还将继续提供法律援助。

胡熙昊多年来还经常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公益服务,并开展相关法律知识讲座,这些都免费向居民开放。胡熙昊律师告诉记者,他是带着普法的初心走上公益律师之路的,且自己事业发展得还不错,有财力与精力支撑自己兼职做公益律师。

为法律公益之路探索更多可能

吸引更多律师参与公益法律队伍,要建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很有必要,顶层设计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去年,司法部颁发《关于推进个人调解工作室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要坚持发展“枫桥经验”,以组织形式创新和队伍素质提升为着力点,积极推进个人调解工作室建设,不断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

注意到这个消息的胡熙昊心动了。“希望可以通过建立调解工作室,更多主动参与和承接相关公益性质的公共法律服务。虽然这只是一次试水探索,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契机。”

街道方面对此很欢迎。胡律师服务片区的西二居委会调解主任告诉记者,传统“老娘舅”式的调解已不能适应如今调解工作发展需要,他们非常欢迎胡律师这种多年在社区从事公益法律活动,有专业知识, 又了解社情民意,参与调解有优势的律师建立个人调解工作室。

记者看到胡熙昊律师调解工作室挂牌后,周边社区的调解主任、热心居民代表、周边一小区的业委会主任和胡熙昊讨论起案子更频繁、更深入了。

胡熙昊逐个给他们分析哪些事情可以调解,哪些事要审慎处理。 胡熙昊告诉记者,《意见》明确规定:“支持个人调解工作室登记为民办非企业组织,或通过当地人民调解员协会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促进工作有效开展。”所以他最近已经和身边有志于公益性质法律服务的律师们合作,旨在推动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工作团队建立。“这是一种新探索,而我们想要抓住。”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