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1月1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将“上海技术”留在祖国的边疆

上海青年援疆医疗专家:付出,就是收获幸福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援疆路上,总有一批批可爱的人不远千里来到新疆这片热土,用他们的智慧和技术在这里播种,并使之生根发芽,来自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的80后孙辉就是这么一位上海援疆医生。作为上海第十批第二轮组团式援疆医疗专家之一,他正和所有上海医生一起,为当地百姓送去健康,更毫无保留地将“上海技术”留在了当地。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开启援疆路

这是医生的责任

“援疆是很多医生的梦想,这里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救治更多的病人。”当问到为什么援疆时,孙辉医生的回答简单而坚定,他觉得“没想太多,这是医生的责任”。今年8月,包括他在内的20位专家组成了上海第十批第二轮援疆医疗队,开启了一年半的援疆工作。 南疆有着巍峨的山脉,广袤的沙漠,但是医疗救治水平与内地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慢阻肺在我国患病率高,但由于知识的不普及,我国至少有一半的慢阻肺患者被误诊或漏诊。尤其在基层,这种情况更突出。孙辉援疆后担任喀什二院院长助理、医务部主任,作为呼吸科领域的专家,他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在经过工作调研后发现慢阻肺是当地高发病率疾病之一,但知晓率、检查率、诊断率还是偏低,甚至只有约一成慢阻肺患者接受过肺功能检查。 孙辉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主动联系医院公共卫生科、门诊办公室和当地媒体探索性开展“专科医生+患者+社会”三位一体的慢阻肺健康科普工作机制,强化专科医生指导的慢性病管理和患者的自我管理相结合,社会媒体宣传慢阻肺科学认知的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为目标的社会氛围。通过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推进喀什二院带动当地形成地区呼吸疾病慢病管理的新模式。 如何让当地百姓更好地做好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这是上海援疆专家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到达新疆后,上海专家们迅速成立了一支科普团,每周四由一位专家前往当地广播台进行科普讲座,通过浅显的语言让百姓了解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就在上周四,在世界慢阻肺日到来之际,孙辉为大家带去了一场关于慢阻肺疾病防控的科普讲座。“树立慢阻肺健康管理的理念非常重要,重视健康管理,才能促进健康呼吸。”在科普讲座中,孙辉反复提醒着大家。

“授之以渔”

既当医生又当“先生”

随着援疆工作的深入,医疗援疆早已把人才培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授之以鱼”逐步过渡到了“授之以渔”,因地制宜建立形式多样的“师带徒”工作机制。每名援疆专家带徒弟1—2名,既当医生又当“先生”。 “单单救人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教会别人怎样救人,为当地医院培养一支带不走、留得住、用得上的医疗队伍,这才是援疆的最终目的。”孙辉告诉记者,要“输血”也要“造血”,通过教学查房和开展讲座来提高当地医护人员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他对“手把手”带教极为重视,对当地的医护人员倾囊相授,每次都边讲解边示范,尽最大可能提升当地医生的操作能力。 援疆路刚刚开启,他们将“上海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递到祖国的边疆。除了医疗技术,同样也包括来自管理方面的经验。六年前,在上海援疆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顺利创建成功为三甲医院,使其朝着“南疆医学高地”这一目标坚实迈进。今年,喀什二院即将开展复评审工作,而孙辉还有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带领医院医疗管理团队,提升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接受此次的复评审工作。这一次,他将上海的管理经验带去了上海,并根据最新情况对医院的医疗质量考核标准进行了修订。 “新疆是个圣洁神奇的地方,这里的人质朴、真诚,他们信任的眼神,总能带给我力量。”孙辉告诉记者,援疆之旅已开启,付出的同时也在收获,就是一种被需要的幸福。而他,正和所有上海医生一起,尽他们最大的努力,造福更多疾病患者,为他们送去健康。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