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24年02月2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10年病程却一路挺进奥赛国家队

“国家队选手”开学讲述奋进故事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本报讯 因神经系统发育滞后,钱坤笑自小就必须长时间休息或放松,否则就会头晕、低烧。尽管身体羸弱、要经常跑医院,但他学会了保持稳定的情绪、在不慌不忙中坚强,并于近日入选了第24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国家队队员名单。

新学期伊始,钱坤笑站上了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开学第一课”的讲台,用自己的故事激励同学们在成才之路上努力奋进。与他一起现身说法的,还有最近入选第54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国家队的潘思言和入选第36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国家队的郭羽冲。

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华师大二附中的这三名“国家队选手”将于近期开始国家队集训,备战今年举行的奥赛。

10年病程学会在不慌不忙中坚强

“我名字中的‘笑’字有着天然的喜感。最初,‘笑’字由‘竹’和‘犬’组成,后来,逐渐演变成‘竹’和‘夭’的组合,‘夭’字呈现出挥臂起舞的形态,因此有‘迎风不折’的寓意。”钱坤笑给同学们分享了迎风不折阅己、悦己、越己的故事。

因为身体羸弱,小时候钱坤笑也曾很沮丧。每周去医院,他都会碰到不少同病相怜的孩子。“原来我并没有很倒霉,也许生活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有了这个认知,他开始逐渐开朗。在不能正常上学的日子里,钱坤笑开始广泛阅读,自我学习,原本感觉沉闷的日子,跑起来就带了风。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钱坤笑开始觉得这场长达10年的病程,是生命对自己的馈赠,“它让我告诫自己要劳逸结合、松弛有度,也促使我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更多的是,它让我学会与命运和解,保持稳定的情绪,温柔地对待自己,在不慌不忙中坚强。”

钱坤笑说,作为高三学生,未来半年,同学们将为高考而拼搏,他也会认真准备,力争在国际比赛的赛场上,践行“卓然独立,越而胜己”,“我想郑重地对培养我的范小辉老师、方仙法老师以及物理竞赛组、24届年级组所有老师道一声感谢,感谢老师们的悉心培养,以后我还会慢慢去理解世界,慢慢地更新自己,以萤火之光,为祖国添砖加瓦。”

任何考试或比赛最终拼的是实力和毅力

今年2月,第36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 2024)中国国家队的四名队员名单正式揭晓,华师大二附中高三学生郭羽冲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入选。这是继李万钧(1994年IOI金牌)和符文杰(2001年IOI银牌)之后,华师大二附中学子再次代表国家参赛。

开学第一课上,郭羽冲分享了自己的竞赛和学习经验,感谢学校为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提供的宽广舞台,并感谢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和同学们的一路相伴。他认为,建立综合性思维可以帮助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熟练掌握学科知识与概念的基础上,需要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这意味着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而要深入问题的本质,去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和逻辑。”郭羽冲说,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化繁为简,将其归纳为少数几个经典、重要的基本问题。通过将看似无序的问题串联起来,将碎片化的知识点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样,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学科的全貌,领悟其中的精髓,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同为高三学生的潘思言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两年半前,潘思言作为物理竞赛生进入华师大二附中,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赢得了参加国际奥赛的机会——入选第54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PhO)中国国家队。

在潘思言眼中,二附中是一个创造梦想、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地方,自己的学习征程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鼎力支持,离不开竞赛教练范小辉老师、方仙法老师孜孜不倦的指导,也离不开班主任金久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年级组任课老师们的理解包容和同学们的友爱帮助,更离不开父母,“顺风中你们是我的助推器,逆境里你们是我的顶梁柱。感谢你们!我将在国际赛场上发挥出最高水平,为国争光,为校添彩。”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