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24年03月0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当编织遇上AI 年轻力焕新非遗技艺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青年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青年报记者 范彦萍 摄

“在这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中,古老的技艺不再只是回忆中的影像,而是化作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讲述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这些作品,每一件都是时间的容器,承载着过去的智慧与记忆。在这些年轻创作者的巧手下,它们不再只是沉睡的遗产,而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他们用现代的视角解读传统,用创新的手法重塑经典,使得每一件作品都犹如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

——《传承与新声:新一代的艺术脉动》策展人 宫慧宁

■04

用瓷器碎片制作的风筝艺术品、训练自己的分身AI创作编织3D椅子和花瓶、剪纸和涂鸦绘就的壁画、看起来颇有线条感的陶瓷器皿……昨天,为期一个月的《传承与新声:新一代的艺术脉动》展在位于静安的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宇空间开幕,一批00后、95后、90后青年艺术家将传统非遗和创意结合起来,欢迎市民免费参观。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传承与新声:传统非遗技艺加上创意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文化的交汇都像是星辰的碰撞,激发出璀璨的光芒。在这个交响乐般的时代里,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与年轻艺术家的新声交织出一首首令人心醉的乐章。据策展人宫慧宁介绍,本次展览,名为“传承与新声”,就是希望探究这场历史与现代的对话,展现非遗技艺在新一代创作者手中焕发的新生。

据悉,此次共逾30名毕业于海内外顶尖高校的青年艺术家参展,参展作品达40件,多件参展作品由海外空运回国参展。

一进入展厅,不断有参展者发出“哇塞”的惊叹。第一个展区是陶瓷艺术展区,通常陶瓷作品给人十分传统的感觉,但这里的展品却无一例外地透着潮和创意。

第一幅作品是《一勺芥末》,绿色的基调和黑色的鸟结合起来,让人觉得美轮美奂。而紧挨着的第二幅作品《一只飞不起来的风筝》外形是一只风筝,除了使用树脂、竹条等原材料,风筝里还镶嵌了许多陶瓷碎片。风筝的创作者是2003年出生的学生艺术家金天博,现就读于澳门科技大学景观建筑专业。生活中的琐碎和灵光一现常常给他惊喜,并驱使他思考与创作。此次,他将破碎的瓷片和中国传统纸鸢相结合,安静的风筝配上精美的瓷温柔而有力量。“风筝向往着自由却始终被一根线所束缚,精美的风筝永远也飞不起来。”

如果不仔细看,真的以为陶瓷区展示的几件器皿是由布条编织而成的。落米丰豆工作室的负责人胡春宇告诉记者,这组陶瓷作品《编织成器》重新构思了传统器形,结合了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器形,展现出古代与现在的趣味联动。“我最近设计的作品都是和古代的传统器型有关联的。希望能赋予它们新的定义。”

戴着一顶彩色的绒线帽,95后艺术家冉舒羽站在自己的作品前,热情地向观众们介绍构思。曾经酷爱中外古今各种神话的她喜欢用潜意识创作。此次她带来的一组名为《胎盘》的作品,通过陶瓷盘、瓷板画的表达方式,探讨生命的诞生与孕育。“我这次所有的作品外围都有一个框框,就像胎盘一样。你看这幅作品,蛇围绕着鸟。鸟代表精神和灵魂。蛇代表现实和物质,我希望灵魂不被物质所牵连。”

文化的庆典:不仅是展示,更是探索

随着最近Sora的热议,人工智能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在该展览上,记者看到了由丁馥霓和周悦创作的名为《PROJECT A》的3D打印作品,一把椅子和花瓶都是由3D打印制作的。有趣的是这组作品还是艺术家分身AI创作的结晶。

周悦告诉记者,这组作品是关于家居设计的实验,通过传统的设计流程算法化,将她和另一名设计师独特而抽象的个人风格相融合并演化成数字世界的集群,以此弥合虚拟世界与实物产品之间的鸿沟,创造出充满生动肌理和丰富试验性的设计作品。“我老公赵柯杰是一名IT工程师,在他的帮助下,利用我和丁馥霓的作品帮我们训练了一个AI分身。这个过程花了一周时间,AI分身一下设计出了几千张图片,我们从中遴选了最符合审美的。”

记者看到,这组作品中的茶绿色椅子展现出不同材料对肌理和质感的神奇改变。色彩、形态与肌理,使得椅子本身呈现出一种动态的韵律感,仿佛是一首富有节奏和旋律的视觉交响曲,为家居空间增添了一份独特的艺术魅力。“欧”系列花瓶则充分展现了材料与色彩拼接的趣味性和可玩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宇空间的一面墙上还有一个顶天立地的壁画。壁画名叫《漆彩猫韵》,青年艺术家张云舒将中国剪纸传统与西方涂鸦艺术结合,呈现了极限运动的猫咪形象。

此次策展人宫慧宁介绍说,在这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中,古老的技艺不再只是回忆中的影像,而是化作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讲述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这些作品,每一件都是时间的容器,承载着过去的智慧与记忆。在这些年轻创作者的巧手下,它们不再只是沉睡的遗产,而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与当代的语境和审美完美融合。他们用现代的视角解读传统,用创新的手法重塑经典,使得每一件作品都犹如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这场展览是一次文化的庆典,是对那些被时间雕琢、由历史铸就的艺术的致敬。它不仅是一次展示,更是一次探索——探索如何让古老的技艺在当代社会中绽放新的光彩,探索如何让这些技艺成为连接不同年代、不同文化的纽带。”

另悉,299FreeArt影像策展团队策展的“传承与新声:新一代的艺术脉动—影像特展·晒”艺术展同期举行,记录下逐渐显影的细节、纹理和色彩。微妙的色彩到强烈的对比,都展现了艺术家们对于光影和形态的探索,通过传统摄影工艺为媒介,融合了三位艺术家的摄影、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