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是新出现的食品门类,近年来受餐饮市场青睐呈迅猛发展态势。这些年,预制菜也纷纷进入了校园。作为教育界别的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港湾集团董事长徐士龙经常和其他委员一起去学校调研,无意中得知有家长、老师对预制菜的安全问题产生了担心。为此,徐士龙将兜牢“预制菜进校园”安全底线,守护青少年“舌尖上的安全”的相关建议带到了今年的全国两会上。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建议加速青少年食品安全相关标准体系建设 徐士龙分析说,中小学食品安全是食安监管的重中之重,理应作为预制菜食品安全的重点关切。但预制菜进校园存在四个方面风险点。一是食品添加剂风险,缺乏“校园标准”。二是调味品过量风险,预制菜信息标注不详细、不精确,无法得知并据以控制学生群体摄入量。三是食材安全风险,预制菜品质依赖供应公司,存在使用劣质食材的隐患。四是储运环节风险,预制菜的储运成本较高、条件要求较为苛刻,我国大部分地区中小学尚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 “在允许预制菜进校园前,应该加速青少年食品安全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徐士龙介绍说,目前《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尚不包含预制菜,预制菜的监管法律法规处于模糊地带。同时,我国大部分“儿童食品”的执行标准还是普通食品标准,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尚没有针对青少年儿童的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 因此,他建议各省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指导下,加速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预制菜生产和储运标准体系,从宏观上规范预制菜市场体系。“建议强化各省预制菜生产和运输标准,构建预制菜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统一监管的格局,为跨地区经营和跨地区监管提供保障。研究制定青少年儿童食品添加剂的摄入标准,为包括预制菜在内的青少年儿童餐饮供给提供科学指引。” 建议明确“预制菜进校园”准绳 “我们要明确‘预制菜进校园’准绳,分产品分类开展研判规范。”徐士龙建议,鉴于预制菜进入校园存在的风险,建议预制菜进入中小学要以风险防控为先。包括要结合青少年膳食指南,细化可进入和不可进入校园的预制菜品类;制定校园版预制菜的生产标准,以及生产和储运操作标准,防范食品添加剂、调味剂的过量添加和食源性疾病风险等。 不仅如此,他还建议开展全流程溯源,夯实预制菜食品安全底线。具体做法包括在提高预制菜生产经营的门槛和标准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全国统一的预制菜全流程溯源工作。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具有社会影响大、波及范围广、受害人群多等特征,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预制菜全流程监管和可追溯体系。同时,建议构建预制菜食品安全风险的预警和预警平台,防止预制食品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最后,徐士龙还建议,强化预制菜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和监管风险预警。“我们需要强化商家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徐士龙一针见血地指出,在预制菜监管过程中,建议监管信息公开和企业生产信息公开。针对家长对“预制菜进校园”的关切,建议中小学学校听取家长、学生和教职工意见,保障其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市场监管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工作,扭转消费者和家长的食品安全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