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都市

上一版   

 

2024年03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上海希望工程三十年:

用爱心筑起希望,为青少年照亮前路

青年报记者 蔡娴

    上海希望工程30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受访者供图

今年是上海希望工程实施三十周年,一路走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上海市希望工程致力于深耕助学育人领域,架起爱心互助和传递温暖的桥梁,从希望小学、爱心助学到圆梦大学……上海希望工程积极整合社会各界爱心资源,把善意及时送到困境青少年手中。这30年来,见证了孩子们从“有书可读”到“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再到“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也看到了爱心接力步履不停,在处处开满“希望”之花。

青年报记者 蔡娴

种下一棵树,收获一片绿荫为大山里的孩子点亮“希望”

30年来,上海希望工程在革命老区、上海对口帮扶地区、贫困地区援建的希望小学有2210多所,希望小学已成为农村孩子们梦想的摇篮。前不久,上海市希望工程和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对上海在云南援建的两所希望小学进行了回访,希望通过进一步加强与对口帮扶地区的交流协作,开创希望工程发展的新局面。

在会泽县水磨村大华希望小学,数学老师陈德福已在校执教五年,其间,他看到学校通过“希望工程”的援助,从2000多平方米扩建到6000多平方米,从漏风漏雨的小平房到窗明几净的现代化教室,从杂草丛生的泥土地到规整的塑胶跑道……孩子们说,学校变得越来越漂亮了,设施也越来越完善,连住得远的学生们也有了宿舍楼可以住,有热水澡可以洗,让大家可以更安心、更专注地学习。

六年级的李同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在禄丰市勤丰镇协进希望小学就读。他心中充满了感激:“种下一棵树,收获一片绿荫,献出一份爱心,点燃一个希望。我以后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教师,让‘希望’继续传承下去。”

云南青基会理事长倪志伟表示,上海对云南的帮助从最初的4个州市,到现在扩展到了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的方方面面。上海对云南的帮助也更加广泛,不仅仅是对失学儿童的救助,实际上现在已经扩展到为实现青少年“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做好保障。从直接的输血式帮扶,到如今变成了造血式的帮扶,帮助云南的落后地区去学习如何自我提升的能力。同时,也更加贴合青少年发展的实际需求,从为孩子们解决“上不起学”的困境,到帮助他们“上好学”,去感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好的发展。倪志伟也希望上海希望工程发展得越来越好,能汇聚更多的爱心和力量。

收获爱传递爱,助学育人让更多困难青少年“圆梦”

除了大山里的孩子,对于城市里的困境青少年,上海希望工程也不断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怀,帮助他们继续接受教育、顺利完成学业,进而实现职业梦想。

“比起自己随便花掉,我希望能将奖金用于更有价值的事。”作为一名游戏公司的职员,95后韩国友人朴中勋在春节前夕收到了公司发放的年终奖。为了让这个春节过得更有意义,正在上海打拼事业的他特意搜索了上海青基会的网站,在2月9日,他向希望小学项目捐赠了1666元。

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在小古月的成长道路上,一直得到了“爱心助学”项目的帮助。如今,小古月已经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她也想略尽绵力回馈社会。每年她都会来到“爱心助学”办公室,固定为一位学生进行捐助,正如自己当年获得的捐助形式一样。“我会将这一份对社会的感恩接续下去,进行到底。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到‘希望工程’,并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用坚持继续传递爱。”

由于父母在小紫的初中阶段相继离世,让她不幸成为了一名孤儿。所幸,家庭的变故并未将小紫击垮,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系。“‘圆梦大学’不但帮助我承担了学费,还对我的生活进行了补助,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多彩。”作为“圆梦大学”的受助者,小紫也想尽己所能去帮助别人。进入大学后,随着对志愿服务加深了解,小紫也越来越喜欢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加入法律援助社团、担任进博会“小叶子”、成为上海奥资赛长期岗志愿者……尤其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普法宣传的志愿服务,让小紫觉得很有意义。特别是在为中学生普法的过程中,除了教会他们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之外,她还成为了孩子们的“知心姐姐”,帮助他们化解生活中的烦恼。未来,小紫也想选择一份能帮助更多人的职业,完成自己对社会的“反哺”。

在上海希望工程的资助下,那些曾经的困境青少年,正不断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传递希望之光。30年,汇聚了无数爱心的上海希望工程已结出累累硕果,积极发挥助学育人功能,改写了无数人的人生轨迹。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上海希望工程迎来了而立之年,同时,仍在不断播种新希望,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托起明天的太阳,从困境中奋起,续写成长与奉献的故事。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