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6版:情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9月1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工心记

妃咬妃,一嘴毛

【文/陈黛曦】

五十步笑百步,终究没有脱离同一层次的审美趣味。

吴谨言这张脸没什么福气,演素人可以楚楚可怜,不能演主角,尤其不能演主子,不然只会让人觉得丫头身子丫头命。相较《延禧攻略》而言,《如懿传》的制作考究些,尤其是布光,有幽邃深宫的真实感。人物的面部大多不是惨白敞亮的,后景陈设多有明暗层次的光影效果。然而,论这两部剧优劣,其实是五十步笑百步,两部戏终究没有脱离同一层次的审美趣味。

我用双倍速度看这两部戏的同时,其实还认真看了一部英剧—— 《名姝》。《名姝》的开场字幕写的是“1763年,伦敦,五分之一的女性卖身”。

1763年,是大清乾隆28年。这中外三部戏其实是表现同时代的女人扎堆的故事。1763年是个很有意思的年份,简单总结,这一年,是东方最大的王朝由盛转衰的起点,亦是西方最强的帝国全球扩张的起点。《名姝》的故事就从这一年讲起,主要描写了伦敦城中两座妓院的明争暗斗。

这部英剧的价值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女性意识的当代性,编剧将当代女性的价值观赋予在了18世纪伦敦妓女的身上。《名姝》里的女人们,虽然各有各的职业性,但在精神上都不是男人的玩物。而《延禧攻略》里最叛逆的女主,却也不得不在50集以后陷入无依无靠的彷徨,虔诚地争宠,《名姝》假借18世纪的妓女视角又一次书写了当代女性的精神革命。

《名姝》,让我有革命的冲动,而双倍速度看宫斗的我,烦得只想说:来人!给本宫把皇上拖出去斩了!说到底,后妃还不就是给一个人卖身的名姝么?

《名姝》在创作动机上的另一重价值在于文献性,剧中浓墨描写了社会阶层如何固化,执法机构怎样腐坏,知识分子为何无力,底层百姓受了委屈求助无门。同样都写女人,区别在于,伦敦的妓女只是故事的视角,紫禁城的莺莺燕燕却是故事的全部。

创作动机反射的是国民的审美需求,当今最卖座的中国电视剧看似繁花似锦,谍战剧、家庭剧、宫斗剧……本质上是一类。宫斗是女人的谍战,皇室的娘娘贵人答应,换一身衣裳,就是普通人家的婆婆媳妇小姑。当观众看腻了能够观照出自己现实生活的家庭剧,间或逃离到大清的紫禁城,仿佛就能暂时离开焦头烂额的生活喘口气。所谓编剧技巧,不过就是把油盐酱醋改成荷包衣料罢了。

看看世界吧,都什么年代了?美国女人大喊me too!法国女人大喊反me too!美国女人向世界要不被骚扰的权利,法国女人向世界要被骚扰的权利!中国荧屏还是一地鸡毛,中国女人还在争宠。哀家看不惯。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