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真正意义上的办公建筑的诞生是在1860年西方工业革命之后,这场革命对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彻底地改变着个人在办公空间内的行为模式,也彻底改变了办公空间的整体面貌。20世纪20年代,美国办公室环境受到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的重大影响,所谓共享型及串联型等规划型态得以诞生,易于监看员工作业的大空间配置维持着传统办公室的阶级型态。这种以高效率为根本诉求的办公空间,其“集中监视”的理念虽饱受诟病,但毕竟造就了一种实用的、给社会带来财富的公共空间。但随着西方经济的繁荣,人们厌倦了这种窒息、压抑的办公空间,渴望享受舒适便利之时,能获得尊重。于是,上世纪50年代景观办公(landscaping office)理念应运而生,但这种办公空间也有自身的缺点——缺少个人私密性、自然采光差、缺少室外视野以及自然通风等等,自然难逃被抛弃的下场。80年代中期,个人计算机、传真机、复印机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的使用,标志着办公自动化时代的到来,这使得办公空间的组织、结构由原来的“一元制”变为“多元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成为新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轴;办公室的设计越来越倾向于个体化、人性化、虚拟化、移动化,也就是“You can work at anywhere, you can work in anytime”,但是弱化了人的社会属性,使得现代人越来越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