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范彦萍 随着i人和e人爆火后,p人和j人的分类也悄无声息地在年轻人中兴起。朱同学是一名初一学生,也是一名10后。她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不折不扣的j人。每天都会写日程表,所有事情都会写计划。“但和同学们相比,我只能算弱j,我的朋友都是强j,完成事情特别迅速。比如班里召开的心理大会一结束,立即把10页的提纲和会议纪要整理出来。”朱同学说。 朱同学有段时间曾沉迷于MBTI性格测试,有趣的是,她竟然测出了7个不同的性格类型,“我们班比较流行性格测试,几乎每个人都测过。我觉得这样的测试兼具娱乐性和社交性,能快速认识很多朋友。” “不瞒你说,我一开始是p人,慢慢变j了。不同的时间点j含量会动态变化。”朱同学透露说。 上海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顾凯宪曾接触过许多来访的青少年,他们都会说自己是MBTI16型人格测试中的哪一种人。她认为,不管是p人j人,还是i人e人都类似性格测试、人格测试,尽管这样的定性不够严谨和专业,但侧面反映现在的年轻人和老一辈的差异,“老一辈的人喜欢随大流。而现在的年轻人会对自己和他人感兴趣。想要探索为何同样一件事,其他人的反应和我竟然不一样。他们会发现人和人差异很大,不能拿自己能做到的去要求别人。现在的年轻人乐于去了解和解读自己。这就是很大的进步。” 顾凯宪举例说,有的年轻人会困惑,为何自己不招人喜欢。如果测试下来,自己的性格就是特立独行,不被所有人所喜欢,也是正常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学会接纳自己,和自我和解。 曾做过很多性格讲座的顾凯宪认为,一个团队里不可能都是一模一样的人,“现实生活中,好朋友一般都是性格互补的人。比如j人喜欢守规则按计划执行,p人非常好奇,不怕受挫,不断有新点子,这样才体现了人的多样性。” “在心理学中,性格测试的流派、量表很多,有的是以颜色分类的,有的是九型人格性格测试,不一而足。一个人的个性绝非p人或j人能简单概括的。大家要辩证地去看待这些所谓的性格、人格测试。”顾凯宪分析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