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青苹果

上一版  下一版   

 

2024年09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600号”给少年写了10封信

记者 杨力佳

记者 杨力佳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这个群体朝气蓬勃,渴望友谊、亲情、快乐和实现愿望,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往往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陷入危机。

今年上海书展期间,《心理危机与日常调适:写给少年们的10封信》新书分享暨签售会成功举办。该书的总主编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主编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主任程文红等专家,就如何支持青少年成为自我精神健康守护者给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透露,精神科的医生、护士,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大量短缺的,儿少科的更是短缺严重,我国6-16岁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为17.5%,平均下来两万到三万个小患者只有一个儿少科医生,所以希望通过科普系列,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在接收到这些信息以后,尤其是在早期,可以通过自我调适来解决一些问题。

活动现场,嘉宾就书中一封信所涉及的话题——“自己或者朋友拒绝上学,该怎么办?”展开了讨论。本书第一作者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主任程文红表示,当孩子说出“我不要上学了”这句话的时候,这个问题往往已经在他的身上出现有好几个月了,很多青少年不上学是因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困难后实在扛不下去了,所以呼吁家长、老师平时要及时关注孩子,不仅是学习方面,还有情感方面,并分享了“如何定义拒绝上学”“原因”“危害”“可采取的行动”“如何预防”“为重返学校做准备”等实用小贴士。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合作的“600号心理”系列图书中的第四本,《心理危机与日常调适:写给少年们的10封信》结合了丰富的心理危机实务经验,总结了诱发中学生群体心理危机的校园欺凌、重大突发事件、突患危重疾病等事件类型,介绍了陷入心理危机时可能导致的自伤、攻击、回避学校、厌食等问题行为,并针对性地给出了日常调适建议。特别的是,本书以书信笔谈、图文并茂的方式娓娓道来,让一个个心理话题阅读起来更加平和有温度。

活动的最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强调,情绪管理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做的人生功课,而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是需要训练的,而且越早训练越好,所以这本书中的第十封信,就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衷心希望青少年可以成为自我精神健康最忠实、最有力的守护者。

 

 

学生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