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独脚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非遗日)到来之际,常演常新的独脚戏专场《石库门的笑声》在兰心大戏院迎来了第160场演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特邀嘉宾是越剧范派名家韩婷婷。越剧也是国家级非遗。这次两个国家级非遗的一次罕见的“对话”,吸引了大量青年观众到场,圈粉无数。
韩婷婷师承越剧大师范瑞娟,虽然经过了严苛的传统戏曲的训练,但是韩婷婷一直努力地进行着对于传统戏曲和曲艺的革新。“我是一个喜欢尝鲜的人,各种艺术形式我都感兴趣,也立足越剧做过很多跨界尝试。”对此,范瑞娟并不介意,相反,她始终鼓励学生积极创新,韩婷婷说:“正因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我才能在唱腔、表演上做很多突破性探索。她总说,艺术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越剧之所以年轻有生命力,就因为它在不断求新求变。”
韩婷婷和《石库门的笑声》主角毛猛达、沈荣海都是各自所在剧种的上海市级非遗传承人,他们都肩负着剧种传承发展的使命。“不要说到非遗,就觉得它要进博物馆了,活态传承才是它延续生命力的最好方式。”毛猛达说,“我们要把非遗从名词做成一个动词。我和沈荣海两个加起来快要150岁的人,之所以还要在舞台上搏命演出,就是希望独脚戏能够在当下用更贴近年轻人的方式融入老百姓的生活。”
聊到如何让传统戏曲曲艺剧种“圈粉”年轻人,他们都坚信,青年人都是喜欢新生事物的,传统非遗只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感,就能抓住青年观众的心。“非遗艺术唯有不断在舞台上表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才可能在当下时代找到新受众。”
独脚戏、滑稽戏本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高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大家更需要笑声来解压。而除了带去笑声,毛猛达也希望这部围绕老百姓衣食住行、又贴近社会热点、常演常新的《石库门的笑声》能以舞台艺术的方式让更多人读懂上海。他说:“我的独脚戏里既有社会百态,也有风土人情,更融入了上海的历史和老底子的生活方式。将上海的这一切通过独脚戏的方式记录下来,以月月演的方式让更多人知晓,也是为了推广我们上海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