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陆空”大国重器大国工程

新时代藏品入藏中共一大纪念馆

青年报 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赖炜

    一批新时代藏品入藏中共一大纪念馆。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摄

    喷气式客机ARJ21支线客机和C919大型客机的模型、全新一代超大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新海鲨”轮模型,反映我国先进救捞技术的实物档案……“逐梦海陆空”——新时代藏品捐赠中共一大纪念馆入藏仪式昨天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初心教室举行。这也是“有实其积”系列捐赠活动的第二十二场活动。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赖炜

    中国商飞向中共一大纪念馆捐赠了ARJ21支线客机和C919大型客机的模型,以及飞机研制过程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宝贵图文影像资料,展示了我国商用飞机从无到有、永不放弃的发展历程。

    备受关注的“长江口二号”古船,未来将以此为核心建成考古主题博物馆。整个博物馆定位于全球一流的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国际航运贸易中心的展示窗口和人民城市“生活秀带”的文化地标。“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整体打捞和迁移工程专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模型,以及创下世界打捞史奇迹的韩国“世越”号沉船打捞工程相关实物和技术档案资料等,此次悉数捐赠。这是上海打捞局树立国际打捞新标杆的硬核实力和新时代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实践成果。上海打捞局救捞工程关键技术攻关团队也在党中央、国务院开展的首届“国家工程师奖”表彰中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中交上航局也在民族疏浚装备发展历程中取得显著成就。从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自航耙吸船“劲松”“险峰”轮,到建成国内首艘自主研制的绞吸船“航绞2001”轮,从设计建造“神州第一挖”万方耙吸船“新海虎”轮,到代表民族疏浚业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上航局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海鲨”轮是我国民族疏浚装备发展史上的一页新篇,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超大型自航绞吸船,其疏浚能力创行业先河,其关键性能指标均打破亚洲现役绞吸船纪录,有力彰显了国之重器的硬核力量和新时代中国人民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向。此次,“新海鲨”轮模型来到了中共一大纪念馆。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参与了南极科考站相关勘察设计项目。南极中山站熊猫码头就是由其勘察设计,建成以后成为南极拉斯曼丘陵上的一座“国际性码头”。每一次科考行动,队员们都发扬“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克服恶劣天气和其他种种困难,坚决完成科考任务。中交三航院捐赠了第27次南极科考队员签名的院旗,这面旗帜见证了我国极地科考事业的发展,承载了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者的荣光,是使命的见证!这面旗帜不久前还亮相了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飞跃”的展览,很多游客都领略过它的风采,了解了背后南极科考的动人故事。

    记者从中共一大纪念馆获悉,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有实其积”系列捐赠活动自启动以来,反响空前热烈。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资央企和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守正创新、自立自强,坚持以科技创新促进民生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此次接收捐赠的藏品涵盖了海、陆、空三大领域,这些大国重器、大国工程背后是众多工程技术人员的智慧和汗水。他们不仅在技术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也展现出了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

    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介绍,一定会保护好、利用好、展示好这些藏品,勉励更多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无私奉献,为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贡献力量。

2024年0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