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红色故事 激扬青春年华

青年报 记者 冷梅

    赵梦玮对观众开展讲解。青年报记者 冷梅 摄

    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内,常态客流下,青年讲解员赵梦玮每天要讲2~3场。她记得客流最大峰值,发生在纪念五四青年运动100周年的团史重要节点。那一天,纪念馆单日迎接了99个团队,3000多人次,个人的单日讲解量在8~10场。她和纪念馆内所有的同事全部上阵,连轴开展了一次高密度的“大客流拉练”。那个场景,至今回忆起来,依然让赵梦玮激动不已。

    青年报记者 冷梅

    整理出3套讲解范本

    1989年出生的赵梦玮一毕业就来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担任讲解员,一晃13年,她已成“新渔阳里”的老同志了。她说,刚开始,自己对建团的历史知识,几乎一点不了解,全部从新学过,如今已经可以对建团历史侃侃而谈。针对来到馆内的受众类型、年龄大小、人员性质等,赵梦玮还整理出了自己的3套讲解范本。在课余时间之外,她也会经常进行党史团史相关学习,定期更新自己的知识盲区和讲解数据库。

    “给小朋友讲解,就要多设计问题,通过提问来增加互动性。考虑到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讲解不超过半小时。针对普通的成年人,就会给出一个标配的基础版,讲解时长通常会在半小时左右,而针对党员同志的讲解,就要更加深入细致一些,重要的团史党史部分要扩充来讲,讲解时长可能在40多分钟左右,一般不会超过1小时。” 赵梦玮说道。

    2019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经历了一次大的改建。共青团史部分进行了大量的扩充展示,对上海共青团史部分进行了深入挖掘,这次改建也给讲解员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赵梦玮举了其中变化最为突出的一点。以前在团史挖掘中,只是粗略记载了大事件,但是这一次挖掘细节更为突出饱满。一走进纪念馆,参观者便能看到一座巨大的雕塑,雕塑中具体刻画了上海建团历史中的8位发起人,每一位都做了详细介绍。

    “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俞秀松,但是很多人可能对他并不是很了解,而通过纪念馆的参观,可以让大家对团史、重要发起人了解得更加深入。”随着这些历史人物资料的完整性和史料记载的丰满度,这对赵梦玮开展讲解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以前讲解中,说到上海建团便进入尾声;而现在,会将各地相继建团的历史进程,包括旅法、旅欧的建团历史囊括其中,纳入到整个团史的历史长河之中。”

    红色文化传承使命在肩

    每次提供红色讲解服务,赵梦玮印象最深的还是小朋友和老年人。“有些小朋友会在参观结束后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加入共青团?他们很期待长大。也有一些老党员在这里回忆起曾经的峥嵘岁月,神情激动眼神灼灼。还有一次,碰到曾经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回忆起他们小时候的情景也是非常感慨。”

    在纪念馆工作的春夏秋冬中,赵梦玮走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华。“13年的讲解员工作,我经历了建党百年、五四运动百年,还有建团百年这些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尽管我已经对讲解稿烂熟于胸,但每次向游客讲起这些革命先辈的故事,我依然很感动,能把这些历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我倍感骄傲。在接待中,从游客的反馈中,我也体会到了家国情怀,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更加感受到自己身上担负的使命。”

    纪念馆提供的“送团课进校园”也已走过数年。赵梦玮深知,对青少年开展红色文化宣讲,在当下具有深刻意义。它可以让青少年及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即将到哪里去?进而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赵梦玮说:“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注重经济的发展,也强调精神文明的进步。在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关注人民的精神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在,我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热爱红色文化。作为一名红色文化传播者,我希望通过讲好革命先辈的故事,让更多的人走进纪念馆,来了解那段风云历史。改革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更是我们个人成长与进步的广阔舞台。在工作中,我需要不断提升讲解技能和业务水平。在空闲时间,我会看一些跟革命历史有关的书,在讲解的时候做更多延展,让游客能跟革命历史产生共鸣,有所触动。”

    当下,如何讲好“红色传承”的新篇,更是新时代的新要求。作为红色文化讲解员,赵梦玮希望更深入挖掘这些精神内涵,通过先辈们的经历、言行来展现红色文化的精神。将红色文化故事与当代社会实际相结合,让游客感受到红色文化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2024年0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