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区”和“法务区”在此双向奔赴

青年报 记者 杨力佳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本报讯“以企业为中心,企业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们主讲的专题;以问题为导向,企业遇到的困惑,就是我们解答的内容。”前不久,虹桥商务区企业护航计划——法务系列沙龙(第一期)在上海智合全球高质量职业发展中心举行。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是用法律服务保障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功能性平台,我们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马不停蹄地调研了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内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中小型企业的风控意识还比较薄弱,没有设立独立的法务部门,平日里的合同审核工作往往是由综合部来代劳的,这非常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所以就提出,是否可以开辟一个公益性质的法务惠企系列沙龙,传授风险防范技巧,进一步推动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法律服务水平,助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智合总办事务部经理李韵芸说道。

    万事开头难,在策划话题的阶段,李韵芸和小伙伴们先是采用了电话陌拜的形式,可是接通率并不理想。“我们通过头脑风暴,想着是否可以借助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的公众号,向商务区内的企业做一些调研。”李韵芸回忆道,“原本以为,这个流程跑起来会比较复杂,但是没有想到,我们的提议很快就得到了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的回应和支持,非常顺利地进入了实施阶段,非常给力,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双向奔赴,互相成就。”

    “资金有限的企业,实缴期限的问题该如何应对?”“国外已经注册了相同类型产品的专利,是否会影响国内专利注册?”……很快,企业的一个个急难愁盼问题一下子就在公众号后台涌现了出来,这也愈发坚定了李韵芸和小伙伴们要把“企业护航计划”办好的决心。通过梳理后,决定将首期主题聚焦企业们最关心的新《公司法》,邀请相关律师通过主题演讲、案例分析、现场答疑等形式,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问题。

    沙龙吸引了来自制造业、餐饮、教育、医药、物流、跨境电商、能源金融、房地产等多领域跨行业的企业法务、财务、人事管理者的热情参与,大家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走。“平时我们遇到这些琐碎的问题,往往缺乏咨询的渠道,现在,通过沙龙认识了很多律师和同行,建立了联系,以后再遇到问题就可以及时得到解决了。”在做反馈调查时,某能源技术企业的法务经理说道,“希望以后多一点交流时间,把这个活动持续办下去。”

2024年09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