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本报讯 党群服务组的工作人员因筹备繁忙,来到党群服务站的传统中医治疗区,希望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中医养生操,活络筋骨。在高生的提议下,大家一起开始体验八段锦。缓缓展开动作,举手投足间,古韵流转,身心随之轻盈。一曲八段锦结束,大家不仅筋骨得以舒展,连日来的紧张与不适顿时感觉减轻了不少。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入倒计时,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以下简称“曙光医院”)的这群中医青年医疗保障志愿者团队再次出征。对于他们来说,参与到进博医疗保障,不仅仅是为提供医疗保障,更是一次中医文化的传承。
在进博会传承中医文化
骨伤科医生王辉昊是中医非遗项目“石氏伤科”的第六代传人。进博会前,他作为骨伤科代表进驻服务站。作为中华医学瑰宝的一部分,非遗文化“石氏伤科”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闻名遐迩,王辉昊觉得自己的参与不仅可以提供专业的中医诊疗服务,更是一次生动的非遗文化展示,让非遗文化的种子扎根进博热土。
“在进博会期间,我主要负责对综合服务组的工作人员进行医疗咨询和简单治疗,解答他们对我们医疗服务和相关健康知识的疑问。同时,我也参与了一些现场演示,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上海石氏伤科的独特之处。我的工作是团队努力的一部分,我们希望能通过这种互动,增加大家对传统医学的认识和兴趣。”
同样,来自妇产科的杨梦琪在正式上岗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从自身的妇产科专业出发,他提前准备了一些中药熨烫贴以及一些急救药品,如麝香保心丸等。他还准备将服务内容从妇产科专业扩大到中医健康咨询。“我有中级推拿保健证书,到时候现场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手法操作服务。作为上海市医苑新星健康科普讲师,我还可以在现场提供力所能及的健康科普知识分享。”杨梦琪说,进博会的志愿服务是一次极大的挑战,但是大家有信心将这份工作做好。
再出征,信心满满
“按一下,舒服多了!”进博会前夕,党群服务组的一位工作人员因肩颈僵硬不适,来到传统中医治疗区寻求帮助。经过细心沟通,高生和同事诸玫琳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缓解方案:先是以筋膜枪深层松解紧绷肌肉;再用精准的经穴推拿,疏通经络;随后,肩颈刮痧促进血液循环;最后给他贴上了泥疗贴进行热敷,温暖直达痛点。一番细致操作后,这位工作人员顿感轻松许多,脸上洋溢出满意的笑容,赞不绝口。为他们的专业服务点赞,也为即将到来的进博会蓄满能量。
1999年出生的高生是第七届进博会医疗保障志愿者团队的一员,也是他第二年参加进博会医疗保障任务。作为重症监护室的护士,高生对自己是有底气的。“日常工作中的突发情况很多,对于再次参加进博会医疗保障工作,信心满满。”
“能够参与到进博会的医疗保障工作中来,我感觉荣幸而且自豪,希望能给志愿者们带去温暖和力量,让他们感受到中医的魅力。”高生告诉记者。
对于大家来说,参与到进博会医疗服务保障工作,不仅仅是提供服务,更是一次中医文化的传承。这群中医青年说,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所有志愿者一起,共同做好医疗保障工作,向世界传递“健康上海”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