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黎车库到四行仓库,法国小伙携家族托付重走外祖父之路

“告诉全世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青年报 首席记者 范彦萍

    马库斯一行人参观四行仓库。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范彦萍

    “Same,Same!”在四行仓库的展区内,当看到展板上的一些照片时,打算捐赠622张日军侵华照片的法国小伙马库斯不禁发出了惊叹声。

    他和同行的好友松松、士杰一起蹲下身,打开随身携带的箱子,用戴着白手套的手小心翼翼地翻出一张张照片,这些照片是马库斯外祖父拍摄的历史老照片,他从中拣出和展板照片类似的,进行对比。

    昨日,马库斯一行开始了“重走劳伦斯之路”上海站的行程,并且将第一站放在了四行仓库。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寻迹历史

    622张老照片跨时空“故地重游”

    现场,全国各地的媒体将马库斯、松松和士杰围得水泄不通。最近,各界对这位法国小伙捐照片一事报道得有点多。马库斯好友松松强调,不要把马库斯个人塑造成英雄。“真正的英雄是先烈们,是冒着生命危险拍照片的人,是守卫家园的人。”

    松松表示,这622张照片是三人受马库斯母亲的托付来华捐赠的。之所以来到上海,是因为马库斯的外祖父罗杰·皮埃尔·劳伦斯曾在上海生活了一段时间,看到了日军侵华时一幕幕血淋淋的历史,此次三人希望把劳伦斯在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老照片与现在的北京和上海进行对比,来一次跨时空的“故地重游”。在上海的行程包括四行仓库、外滩、外白渡桥、南京路、淮海路、龙华寺等地标性建筑和马路。

    “昨天,妈妈给我们讲了很多故事,大部分是我们闻所未闻的。”马库斯表示,在翻看照片时,他们也知道了很多可怕的恶行。为了把这些故事告诉全世界,三人牵头在法国成立了相关协会,打算向西方国家宣传这段历史。“我们将带着故事和照片举办展览,不希望这段黑暗的历史被忘记。我们还打算用AI还原技术让照片更加清晰。”

    接受简短的采访后,三人进入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参观,当经过八一三淞沪抗战展区的时候,马库斯突然激动地喊了一声,“Same,Same!”

    士杰向一旁的记者解释,“墙上的照片和此次他带来的有些照片很像。”

    该展区介绍写着这样一段文字,“上海作为远东第一的国际大都市,是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日本帝国主义早已虎视眈眈。虹桥机场事件,蓄谋已久,燃起淞沪抗战的硝烟;八字桥的枪声,震动世界,展现中国军人的勇气;将士视死如归,众志成城,铸就抵御外侮的坚强意志,向世界表明中国抗战到底的决心。”

    展板下,三个小伙蹲在地上,头碰头翻找和展板上相似的历史老照片。

    在参观过程中,三人又对八百壮士的故事产生兴趣。遇到感兴趣的展陈内容,士杰和松松会耐心地对不懂中文的马库斯解说。

    “‘东方绞肉机’指的是淞沪会战吗?”“墙上的这些照片是中国人拍的吗?”尽管没有提前预约参观解说,但幸运的是,现场工作人员中有一名是负责展陈的老师,双方开展了简短的交流。在参观接近尾声前,松松还主动加了馆方工作人员的微信。

    “我的外祖父此前在上海生活了很多年,结交了许多上海的朋友,也会说上海话。”在展览的出口处,马库斯在留言簿上用中文代表三人写下了一段话,“我们会告诉全世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落款是钟灏松、马库斯和士杰。

    现场,马库斯还展示了部分老照片。他表示,有的照片背后有外祖父的备注,有的备注拍摄日期,有的写有简单描述,更多的是描述当时拍摄时的感受和心情。

    “你们的照片是无偿捐赠吗?”当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时,士杰表示肯定。

    填补空白

    以西方平民视角记录日军战争罪行

    “这批珍贵的历史资料是马库斯的家族托付我们三人捐赠给中国,希望它们能成为重要的历史见证,永久留存于中国的集体记忆中。”三人不约而同指出,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并非始于南京,而是在上海就已开始,这些照片就是证明。

    据悉,此次来华捐赠照片的三人团队中,法国人马库斯·德特雷兹是罗杰·皮埃尔·劳伦斯的外孙,决心公布外祖父的照片,并揭示中国人民在战争中遭遇的苦难。法国人士杰是前法国外交官,精通中文,致力于文化交流,希望向世界传递这段历史真相。中国人钟灏松是旅游文化公司创业者。

    根据此次三人公布的消息,这些照片的拍摄者罗杰·皮埃尔·劳伦斯1914年3月9日生于法国图卢兹,1935年秋天移居上海,20世纪30年代末前往越南。可能曾担任过种植园或相关行业的主管,后在上海动物园工作。掌握包括西班牙语、英语、普通话、上海话、俄语等多种语言。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前,劳伦斯的生活较为优渥,后辗转越南、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最终回到法国。1993年4月28日去世,享年79岁。

    据悉,2021年,马库斯发现了这些照片,并向母亲探询外祖父在上海的真实经历。第一批170张照片曾存放于巴黎的一处车库保险柜中,第二批600张照片已整理出452张,这些照片将全部被捐赠。

    这些照片曾在淮海路(原霞飞路)冲印。部分照片曾在罗杰·皮埃尔·劳伦斯与法国家人的书信往来中寄出。总计622张原始照片,记录了战前上海的日常生活以及战争后的可怕景象。其中,第一批170张照片展示了日军犯下的战争罪行,第二批452张照片主要记录了上海日军占领时期的情况,包括外白渡桥、南京路、淮海路(原霞飞路)、浙江实业银行仓库、外滩等,还有部分照片拍摄于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等,照片背后附有手写注释和日期,提供了关键历史背景。

    在三人看来,在20世纪30年代相机极为罕见,因此这些影像极具历史价值。“照片从西方平民的视角记录了日军的战争罪行。可能会填补其他历史资料留下的空白,重点关注上海平民的日常经历。”

    “这些照片有侵华战争前的上海繁华的街景、家庭生活、市区风貌,也有战争期间上海被轰炸的建筑、受伤的平民,还有日军的暴行、被占领后的上海城市景象。最后还有罗杰·皮埃尔·劳伦斯的子女、亲属及日常生活照片。”据三人介绍,这些照片数十年间一直存放于防水盒内,随照片一起被发现的还有一把疑似沾有血迹的中式带柄佩剑。

2025年0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