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桥和加装电梯有什么关系?

“黄浦计划”培沃土,为青年社工成长注入澎湃动力
青年报 记者 冷梅

  社工从实际经验出发,分享日常工作中的体会。   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冷梅

  本报讯 3月17日,黄浦区以“黄浦计划培沃土 聚才增能勇担当”为主题开展2025年黄浦区社工交流分享活动,积极搭建平台,务求实干实效,培优育强社工队伍。黄浦区各委办局、华东理工大学、各街道以及黄浦区社工代表参与活动。

  记者了解到,区相关部门、各街道和高校共同成立了社工综合性赋能平台——黄浦“社”力圈。黄浦“社”力圈,即“5+10+1”黄浦社工成长联盟,由5家区级部门、10家街道与1所高校组成,成员单位包括: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区人社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华东理工大学以及区内10个街道。

  “社”力圈围绕“选育管用”全链条发力,吸纳基层治理、人才培养、青年工作、政策保障等领域的部门、全区各街道和专业院校,共同成立黄浦区社区工作者成长联盟,围绕队伍选聘培养、能力提升、结构优化、科学管理等方面制定出台具体工作举措,提供教育培训、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全面提升社工队伍素质,通过赋能基层治理,黄浦“社”力圈助力社工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提升社区现代化治理的服务质效。

  记者现场采访发现,当天的分享内容从社工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分享者也把很多工作的日常体会加入其中。分享议题包括:如何从社区治理小白成长为社区治理“头雁”?如何提高社工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的能力?如何提高优秀社工培养的实训能力?如何在传承创新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案例具有很强的借鉴性。

  在“实践出真知”篇章中,来自豫园街道、南京东路街道和五里桥街道的社区工作者代表分别分享了他们在基层实践中摸索出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法案例和不断总结出的长效治理机制,从“放管服”三位一体工作法到党建引领+“零距离家园”平台赋能模式,再到“三会”四双评议机制,基层工作实践为构建黄浦区城区治理共同体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从‘九曲桥工作法’中探索了加装电梯的破题思路,通过放、管、服三位一体,让原本很难协调的居民呼声有了破题切入口,用智慧和温度化解了居民矛盾,圆了社区居民加装电梯的梦想,实现百分百加装率。”豫园街道果育居民区社工华剑说道。

  活动正式发布了黄浦社工实景实训课程。“能立方”实景实训课程现场演绎了宝兴“十法”群众工作的经典方法,沉浸式培训让社区工作法潜移默化深入人心。来自医务、司法和青少年事务的三名专业社工代表通过专业领域社会工作的实务经验分享,为社区工作者赋能。

  淮海中路街道青少年事务工作组社工康颐分享了她通过真情真意为社区青年小驹提供心灵庇护的故事。“小驹身患重病,导致工作入职受挫。我一方面帮他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又帮助他建立融入社会生活的信心。让他获得免费的政府救治服务,鼓励他加入病友网络,最终他从多方获得情感支持,并逐渐找回信心成为榜样的力量。”

  据了解,“黄浦计划”项目牵头人、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处副处长、社会学系教授唐有财精准聚焦社区问题,与半淞园路街道、打浦桥街道、瑞金二路街道和淮海中路街道的基层干部就新型社区治理、物业治理、党建引领网格治理、高品质社区治理等共同探讨了“黄浦社工实战勇担当”的基层路径。未来,黄浦区委社会工作部将持续关注社工队伍“全成长周期”,构建社工全方位能力体系和实训培优体系。

2025年03月18日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