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人新村”走向“创新高地”

青年报 记者 蔡娴

    青年报记者 蔡娴

    本报讯 百年前,中国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奋起抗争铸就荣光,中国工运的星火开始点燃,百年后,新时代的劳动者在强国建设的感召下接续奋斗,科创大潮的浪涛持续奔涌。4月21日,普陀区举行“百年荣光印初心 劳模工匠耀苏河”——从“工人新村”走向“创新高地”迎“五一”主题活动,共同见证百年工运精神的传承与新时代创新发展的蓬勃气象。

    为致敬百年工运,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总工会、市档案局(馆)以及普陀区委的指导下,普陀区总工会,普陀区委宣传部、区委党史研究室、区档案局共同承办的《“百年荣光 致敬先锋”主题展》将于5月正式开展,现场举行了“百年荣光、致敬先锋”主题展发布仪式。

    去年以来,普陀区总工会陆续举办了纪念沪西工友俱乐部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推出了《“礼赞祖国 致敬先锋”——纪念沪西工友俱乐部成立100周年主题展》、音乐文献剧《星火燎原小沙渡》、红色书籍《工运先驱孙良惠的一生》等,挖掘梳理留存了大量红色档案,进一步丰富沪西地区革命历史的档案馆藏。主题活动中,区总工会向区档案局移交了2025年红色档案。

    本次主题活动特邀劳模工匠从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出发开始漫步,先后赴曹杨新村村史馆、曹杨环浜、红桥、曹杨一村寻访,并来到了华东电力设计院行走参观,从“工人新村”走向“创新高地”,感受工人新村的历史底蕴与创新高地的时代脉动。

    1951年,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在普陀曹杨拔地而起,首批入住的1002户居民,均为当时的全国和市级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这里,工人群众实现了安居梦,也成为了享誉全国的“劳模新村”。历经七十余载,劳模精神在这里生根发芽,从劳模到工匠,一代又一代的劳模先进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传奇。从劳模新村走向创新高地,这里始终是初心与未来交汇的坐标,是续写新时代人民城市华章的生动写照。

    主题活动特设微论坛环节,邀请了王军、张晓秋、李香花、李瑞4位新时代劳模工匠,结合个人工作倾情讲述匠心铸就卓越、创新驱动突破的故事,开启了关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对话。

    为进一步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科技创新的沃土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让劳模工匠动能澎湃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普陀区发起了“劳模与科研院所助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共倡议行动,向普陀区“劳模工匠耀苏河”宣讲、服务团代表授牌,进一步凝聚起推动普陀创新发展的磅礴力量。

    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则是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平台。“匠心筑梦 普陀来赛”2025年普陀区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也在现场正式启动,通过劳动竞赛进一步打造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平台,挖掘、选树一批技术能手、业务骨干,点燃创新创造热情。

2025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