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工大学子身披国旗站上领奖台。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工大青年们”。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全力打造青年技能报国全过程服务链。
技能铸就梦想,青春不负韶华。从“挑战杯”赛场上的智慧火花,到世界技能大赛上的荣耀时刻;从田间地头的科技助农实践,到社区一线的志愿服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子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书写着技能报国的壮美篇章。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团委紧扣时代脉搏,以五四精神为帆,以技能报国为舵,引领二工大学子在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领域奋斗前行,培养他们以匠心守初心、用技能报国的时代担当。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胸怀“国之大者”
依托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技能报国“强阵地”
在谈到未来目标时,周雨欣立志成为物流货代领域的“超级工作者”。2024年9月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21级物流管理专业周雨欣同学代表中国参赛,经过四天激烈角逐,为中国及上海蝉联“物流与货运代理”项目金牌,她身披国旗,站在了世界的最高舞台,让中国技术走向国际。两年前,学校2019级物流管理专业的朱珂同学曾在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中实现我国在该项目金牌“零的突破”,梁俊同学荣获大赛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铜牌。在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国际赛场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青年斩获“两金一银”的优异成绩,这是二工大青年接续奋斗的生动缩影,诠释了以技能锤炼本领,以匠心铸就品格的青春奋斗历程。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团委坚持以产学研融合为导向,全力打造青年技能报国全过程服务链,为青年学生搭建一座“双向奔赴”的“立交桥”,积极聚焦国家认同、问题导向、责任担当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探索智慧化双创教育机制,以“世界技能大赛”“挑战杯”等系列赛事为重要育人载体,每年,学校团委积极开展“挑战杯”孵化营、特训营以及“厚技杯”校内选拔赛,邀请资深专家及专业老师开展指导,围绕学科专业分层分类开展,努力培养具备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围绕科技创新开展多元活动,在课程和项目中搭建“新引擎”。制定“金海青年科创培育计划”,以课程、项目为抓手,打造“课程-实践-转化”全链条科创培育。开展“青创讲坛”、青年科技作品展、大学生微创业行动等校园科创活动,营造校园青年科创文化,塑造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创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跨学科知识融合。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优势,逐步搭建“1+2+N”科创竞赛工作体系,汇聚优质青年科创项目,构建科创项目池,建设“激励+考核”制度矩阵,从学院、教师、学生三个维度提升科创赛事的覆盖广度、参与深度和保障力度,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学专业身体力行,不断发挥协同创新合力。
深入田间地头躬身耕耘,用智慧与汗水播种创新“新希望”。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团委积极协调多方资源,在科技创新全链条中,营造创新氛围,完善培育机制,学以致用,精准拓展,形成了一批像“丰饶科技”项目团队、第三代双孢菇智能采摘机器人项目团队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创品牌。这些团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农业智能化、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成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同时通过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平台共建等方式,持续为青年学生搭建科创平台,荣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银奖两项,更好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注入青春动能。
脚踏“奋进之路”
聚焦社会服务,深耕实践育人“责任田”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二工大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和使命,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学校团委着力推进“三圈三全十育人”的格局建设,在筑牢思想引领根基、深耕专业赋能发展、培育正确价值导向、厚植人文精神沃土、创新多元实践路径、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实践探索中,逐步构建起“六维”社会实践育人体系,推动理论与实践融合、知识与素养共进,为学生成长成才注入“心动力”。学校每年约有400支社会实践团队,4000余名师生奔赴全国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效覆盖数量达80000余人次。
让青春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镌刻足迹。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赶海标新”社会实践团队围绕贻贝海水养殖标准化应用技术,开展以“调查研究+标准化实践+宣传推广”三位一体的田野调查和公益实践,用专业所学助力海岛贻贝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以青年人的方式讲好海岛文旅故事。学校作为上海目前唯一设立并获批招生标准化工程专业的高校,以“标准化+行业知识学习”“专业教育+社会实践合作”的培养模式,积极整合校内外平台资源,更好地让学生在实践调研中洞察社会需求、提升服务能力。
让青年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锤炼担当。“职梦空间”团队将青春智慧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组织学生深入一线,开展“数字赋能·馆校联动”——职业启蒙助力大中小劳动教育一体化实践。团队依托数字赋能,以职业启蒙教育为基点,开展“线上+线下”“课程+实践”的职业启蒙教育,开展近百场教育实践活动,并撰写转换模拟政协提案《关于推进青少年职业启蒙教育高质量普及的提案》,在全国近800所高校提交的涉及教育、经济、科技、文化、医疗等领域的10000余份提案中脱颖而出,荣获多个全国奖项,积极探索拓展青年制度自信教育渠道,引导广大青年感悟全过程人民民主真谛,推动实践不断走实走深。
力担“服务大局”
打造示范品牌,拓展志愿服务“辐射圈”
在去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二工大的“小叶子”们带着精心制作的木版年画走进国家会展中心。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观众介绍这一传统技艺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背后的文化故事。
激活青春动能,打造志愿服务金招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团委积极依托劳动育人体系强化志愿服务实践机制,每年组织超万人次青年参与大型赛会服务,年均20余场活动惠及20万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3万余小时。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杭州亚运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10周年主题论坛、中国华服周、上海马拉松赛、ESG全球领导者大会、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站等志愿服务活动都能看到二工大学子的身影。两支校级青年志愿服务团队获评上海市青年突击队荣誉称号。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一人一队一志愿”已成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标配——每名学生至少加入1支校内志愿服务队,其间参与1次以上志愿服务活动,将志愿服务体系深度融入思政教育,打造沉浸式实践育人平台,化作“行走的思政课堂”,推动青年在躬身志愿中感悟责任与担当。
贯通思政教育,助力协同育人新平台。积极助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通过特色课程和特色活动,将专业知识实践融入劳动教育之中,充分发挥高校作用,形成创新劳动的良好氛围。已连续3年为十余所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20余支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队伍,累计共开展60余门课程,共计600余名学生化身“小老师”,为2500余名中学生开展课后服务课程。学校团委以资源整合为抓手,深度联动校内校外育人阵地,积极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新格局,推动不同学段思政教育从“单向发力”向“协同共振”,助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成效。
二十二年坚持,传递生命希望接力棒。在五四青年节来临前夕,学校接连上演两场温暖的生命接力。4月29日,2022届校友郑昊麟在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上海市第713例、学校第1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4月 18日,2018届校友付泰源完成了上海市第708例、学校第18例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学校团委坚持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宣传宣讲和互动体验等形式,帮助青年了解相关知识。目前,已有6000余名师生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用“生命”点亮“生命”,创沪上高校造血干细胞捐献之最。二工大青年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奉献、责任与担当,也是学校“厚生 厚德 厚技”校训精神的生动诠释和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