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

感受国歌诞生的热血与激情

青年报 记者 郦亮

    纪念《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主题特展。青年报记者 郦亮 摄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1935年5月8日《义勇军进行曲》词谱在报章上公开发表,至此,这首民族战歌成为激励国民奋起的重要力量。整整90年过去了,这份振奋人心的力量从未减少。以“大国之声:永远的国歌”为主题的纪念《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活动5月8日在国歌纪念广场举行。

    90年前,1935年5月8日,上海《申报》《时报》《大美晚报》公开发表了《义勇军进行曲》词谱,这是目前可考的最早刊发记录,标志着这首歌曲正式问世。这首民族战歌熔铸了四万万民众的救亡热望,自此燃遍大江南北。

    纪念活动中,“大国之声:永远的国歌——纪念《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主题特展”揭开面纱。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1935年《申报》《时报》《大美晚报》原件和1949年10月1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而由上海紧急灌制的第一版国歌唱片等珍贵藏品的首次集中亮相。而最大的看点还是从云南远道而来的电影《风云儿女》的分镜头剧本。

    青年报记者了解到,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市荆州路电通公司完成拍摄,《义勇军进行曲》就是该片的主题歌。这部电影的分镜头剧本原件,也是聂耳的遗物,多年来一直是聂耳故乡所在的云南省博物馆的珍藏。如今这份剧本从云南省博物馆“回娘家”,回到当年电影的拍摄现场,也就是如今国歌展示馆的所在地。这是《风云儿女》电影分镜头剧本首次公开展示,佐证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演进,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为公众提供了近距离触摸历史的窗口。

    此次展览全景式呈现了国歌诞生及发展历程。展览即日起将持续展出至今年9月。国歌展示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国歌史料文献文物的收藏和研究。活动期间,国歌展示馆还公布了首批11件(套)馆藏珍贵文物,其中3件(套)被评为二级文物,8件(套)被评为三级文物,并面向社会启动新一轮藏品征集,号召社会力量共同守护国歌历史记忆,持续加强红色资源的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

    在铿锵歌声中,“为国而歌”大思政品牌项目也迎来迭代升级。据悉,此前国歌展示馆已经推出了涵盖研学思政、音乐思政、戏剧思政、冠军思政的“为国而歌”大思政品牌。2024年《“为国而歌”国歌展示馆里的思政课》入选国家文物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项目。此次迭代升级主要是在思政课主讲团队和呈现形式上作了大量提升,和“老杨树宣讲汇”、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等知名思政团队进行了对接。“为国而歌”大思政品牌提升工程也为上海的红色文化教育注入新动能。

    此外,由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国歌展示馆与上海戏剧学院联合创排的音乐情景剧《励国之歌》现场展演。名家演绎的田汉、聂耳等角色生动还原创作历程,配合沉浸式舞台效果,带领观众穿越回1935年的上海,感受国歌诞生的热血与激情。用音乐创作、舞台展演等艺术形式,传递红色文化直抵人心的精神力量。

2025年05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