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学会举办普惠金融主题的新闻通气会。
在上海金融监管局的指导下,“沪惠保”“沪家保”等上海特色普惠保险项目不断创新升级,加大特定群体保险保障力度,持续完善普惠保险服务体系。日前,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学会举办了以“创新推动普惠金融扩面提质 上海保险业积极服务民生保障”为主题的新闻通气会。总结上海地区普惠保险工作成效,探索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的普惠保险需求的创新路径。
青年报记者 孙琪
普惠人身险守护民生
多元产品“百花齐放”
作为上海城市定制型商业健康保险,“沪惠保”已稳健运行至第五个年头,记者从新闻通气会上获悉,该产品累计已为近2700万人次撑起医疗保障的“保护伞”,是全国参保规模最大的惠民保项目。2025版“沪惠保”新增了“沪惠保—普惠特定疾病保险”,这款仅需50元保费的补充保险,将为参保者提供最高20万元的赔付保障,重点聚焦肺癌、肝癌、乳腺癌等11种上海地区高发癌症,购买与理赔渠道与“沪惠保”无缝衔接。
上海保险业不断推陈出新,覆盖儿童门诊和住院责任的“沪儿保”、保障责任覆盖钇90微球治疗和人工耳蜗植入体等先进药械的“沪补保”、以护理服务为给付内容的“沪理保”等创新普惠保险产品,为市民提供更多保障方案。
“银发无忧”项目,作为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意外伤害综合保险,自2006年启动以来,坚守“小保费、大保障”的初心,主险保费保持20元不变,但保障责任从最初的2项拓展至13项,全面覆盖意外伤害医疗、交通出行、旅游安全、食物中毒等多场景。截至2024年,该项目已累计为1360万老年人提供保障,有效填补了老年人意外险保障的市场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银发无忧”项目已成功入驻随申办“上海保险码”数字化平台。这一平台集保单查询、承保理赔、服务供给等全流程服务于一体,为市民获取保险服务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渠道。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上海保险码”已拥有近150万注册用户,出单保费超2亿元,为市民提供风险保障超5000亿元。
普惠财产险创新不止
积极拓展保障新边界
作为上海普惠型家庭综合保险的代表,“沪家保”自2023年上线以来,将普惠、实用、创新的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与运营的每一个环节。2024年推出的“沪家保”2.0版,将电动自行车自燃、宠物和出租人等责任纳入保障范围,并丰富了增值服务内容。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沪家保”累计承保上海居民81.43万户,提供5790.37亿元风险保障,累计处理报案3998件,结案率96.44%,累计结案赔付金额972.92万元。
2024年,上海普惠型财产保险迎来又一创新成果——上海首个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普惠型综合保险“沪业保”正式推出。该产品首批聚焦教育培训、体育运动和文化文娱三大行业的小微企业以及全体个体工商户,提供覆盖财产损失、营业中断、意外身故残疾等保障的差异化专属保险方案。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沪业保”累计为近5000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近100亿元。下一阶段,“沪业保”将推进数字化进程,探索建设全国首个行业共享+政府监管的小微企业普惠保险数字平台。目前,已完成零售业专属方案的设计,近期即将上线推广。
4月25日,上海普惠型家用电动自行车综合保险产品——“沪骑保”正式发布上线。围绕上海居民电动自行车使用中的风险,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同时提供救护车保险金、意外住院垫付增值服务,将事后补偿延伸至事中救援。作为一款普惠型家用电动自行车保险,“沪骑保”首创电动自行车“百万三者”保障,百元的“小保费”撬动百万元的“大保障”,旨在打造一款上海居民“看得见、记得深、用得畅”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