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赋能:上海世博文化公园里的综合实践育人新探索

上海市静安实验小学跨学科研学实践课程纪实
青年报

    在“双新”(新课程与新教材)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上海市静安实验小学以核心素养培育为锚点,将传统春游迭代升级为综合性实践课程。近期,全校师生走进上海世博文化公园,通过跨学科任务设计、混龄合作学习与全员导师制,生动诠释了基础教育改革“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变革、评价体系优化”三大核心命题。这场生态研学,不仅让教育回归真实情境,更让每个孩子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光时刻”。

    顶层设计

    从春游到课程的范式重构

    作为当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概念,“双新”以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系统性创新,推动教育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培养。静安实验小学敏锐把握改革脉搏,将世博文化公园这一城市地标转化为跨学科实践场域,通过“生态研学”主题统整、科学探究、劳动体验、艺术表达等多元目标,实现传统春游的育人价值跃迁。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团队创造性落实“双新”核心要素:以“植物多样性调查”对应跨学科实践要求,用“AI识图+手绘记录”融合数字化工具应用,通过“生态倡议海报”达成过程性评价闭环。这种设计既回应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刚性要求,又彰显了学校“全域育人”的校本特色。

    这也是一场跨学科研修的匠心之作,由科学、美术、道法、体育等学科教师组成的研修团队,精心完成课程研发。科学教师梳理出公园内42种典型植物图谱,美术教师设计兼具实用性与美感的《生态研学任务手册》,体育教师结合AR实景规划出3条安全路线。手册中“植物探秘”模块要求同步完成叶片拓印与生长环境记录,“生态倡议”任务则需综合运用数据统计与艺术设计——这种学科融合不是简单叠加,而是以真实问题为纽带的知识重构。

    实践图景

    混龄学习与深度对话

    “五年级的路线设计师”成为本次研学的高光场景。面对温室花园的复杂地形,五年级学生小吴敏锐发现原定路线存在人流对冲风险。他带领组员实地测量通道宽度,结合场馆电子导览系统,重新设计出“花瓣型”分流路线。当一年级学生用稚嫩笔触画出“会呼吸的走廊”时,这场跨越年级的合作已悄然完成知识传递与情感联结的双重使命。

    特殊教育需求学生同样在协作中绽放异彩。孤独症儿童小林在导师引导下,用植物标本制作出独特的“触觉地图”;常被贴上“调皮”标签的小梁,全程牵着一年级学妹完成台阶跨越,其细心程度令随行教师惊叹:“教育需要打破固有认知,每个孩子都是多棱镜。”

    这更是一场“全员导师制”的破壁实践。全体教师转型为“研学协作者”,在真实情境中践行“双新”倡导的师生关系重构。当学生指着池杉问“它怎么在水中呼吸”时,科学导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观察气生根结构;面对学生使用AI识图工具的误判,教师现场示范“科技工具+实证研究”的复合探究法。这种即时性的教学对话,使世博文化公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流动的课堂。

    在“植物观察站”区域,平时沉默寡言的小吴同学引发关注。当同伴们忙于拍照打卡时,她静坐两小时完成睡莲写生,笔触间的光影变化令美术导师感慨:“在标准化课堂里,我们可能永远发现不了这种细腻的艺术感知力。”

    育人突破

    素养生长的多维证据

    这场活动也是五育融合的具象化呈现。道法与智育的化学反应在路线规划中显现:高年级学生为照顾低龄同伴主动放慢行进速度,这种利他行为被具象化为“责任积分”;美育与劳育在“生态工坊”实现共生,学生用收集的落叶制作装置艺术,又在整理器材中领悟“创造与维护”的辩证关系。

    特别设计的“素养雷达图”记录下令人惊喜的成长轨迹:学业成绩中等的小张在空间思维维度获得满分,常被忽视的小吴在审美表现力上拔得头筹。这些数据印证了沈文玮校长的判断:“当评价体系转向多维观测,教育才能真正‘看见’人的丰富性。”

    研学过程中生成的183份植物观察笔记、46幅生态画作、22条环保建议,构成了鲜活的过程性评价档案。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认知方式的转变:学生开始用“跨学科透镜”观察世界——他们发现公园长椅的弧度设计契合人体工学,讨论樱花飘落轨迹中的流体力学,这种知识迁移能力正是“双新”期待的素养图景。

    创新启示

    走向深水区的实践智慧

    如何破解学习和实践“两张皮”的难题,静安实验小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校本方案,此次学校的探索提供了三大创新路径:首先是目标融合机制,将课程标准转化为可操作的“研学任务包”;其次是实施保障机制,通过“全员导师制”破解实践课程师资瓶颈;最后是评价转化机制,把学生作品转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素材资源。

    随着创新意识的深入,学校的教育生态也逐渐改变。教师开始重新定义“教学有效性”——数学组将公园地形数据开发为三维建模案例,语文组以研学故事为素材创作剧本。家长反馈也出现积极转向:“孩子现在会主动研究小区植物分布,这种学习内驱力比分数更珍贵。”

    当夕阳为世博文化公园镀上金边,静安实验小学的师生带着满身草木芬芳踏上归程。沈文玮校长总结说:“‘双新’不是飘在空中的概念,而是扎在土里的实践。当我们把教育现场从教室搬到公园,改变的不仅是空间方位,更是育人哲学的坐标系。”

    这场发生在春天里的教育创新,正如同公园里蓬勃生长的植物,在课程改革的土壤中孕育着无限可能。  文/陈思瑜

2025年0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