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本报讯 暑期接近尾声,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为青少年朋友推出了科学“加料”——在暑期最后一周,每天加开“疯狂恐龙周”夜场,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场近距离学习恐龙知识、感受科学魅力的沉浸式体验。
上海科技馆分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副主任张雪容告诉记者,自“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亮相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也得到观众的喜爱,到8月26日晚已有近30万人前去打卡。为回馈广大观众的支持与喜爱,上海自然博物馆首次推出了持续一周的“夜场加场”,每天加开“疯狂恐龙周”夜场,观众在观赏完恐龙大展后,还可以在自博馆各个角落听科普讲座、看科学表演、观主题电影、逛夜场集市,感受好看好玩的博物馆夜生活。
8月26日晚,首场“夜场加场”活动就以上海科技馆馆长、中国恐龙大展总策展人倪闽景带来的科普讲座开场。“模式标本到底有多珍贵?”“恐龙胚胎、羽毛、皮膜也能变成化石?”“恐龙真的没有灭绝?”在自然博物馆B2中庭陈列的三具中国巨型恐龙骨架旁,倪闽景一一解答这些萦绕在观众心头的疑问,让在场的观众一起跨越时空,见证了恐龙家族亿年的兴衰演变,感受到了科学探索的魅力与意义。
这样的科普活动在展馆里随处可见。在“自然之窗”主题区,上海地震局带来的科普剧《房屋抗震大作战》为观众展示了奇特的共振现象,科普了必备的应急避险知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带来的实验《药蕴乾坤,键启生机》,展示“过氧键”在不同条件下的功能差异,彰显从基础研究到生命拯救的科技力量。上海市宇航学会等单位带来的节目《太空舞蹈,卫星太空姿态趣味科普》通过航天科学实验与航天科技互动体验,揭开航天器在太空中调整姿态的秘密。上海纺织博物馆带来的实验《真假桑蚕丝》,通过明星和纺织专家的偶遇交流,科普蚕丝纤维的科学知识和鉴别实验演示。这些寓教于乐的科普方式,让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张雪容表示,这一“夜场”活动将持续一周,从8月26日至29日,每天延长开放至19:00,8月30日延长开放至20:00,每天增加3000张恐龙展套票,让更多青少年可以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内的“恐龙世界”里享受最后的暑期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