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抗战老同志寄语青年一代

珍爱和平,让英雄的精神代代相传

青年报 记者 范彦萍

    抗战老兵冯伟英坐在电视机前,全神贯注地观看阅兵式。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范彦萍

    9月3日上午,在电视机前看完阅兵仪式的直播后,5位抗战老同志、老战士和他们的后人的心情十分激动。其中好几位还是百岁老同志、老战士。他们寄语年轻人要铭记历史,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精神。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虹口区离休干部、抗战老战士陈霖是一位百岁老人。1944年,已在中山大学就读的陈霖接到组织通知中止了学业,与数十位同窗一道前往东江敌后区参加纵队,194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虽然我的双眼只能看到屏幕的那一道光,但听着雄壮的国歌声,我心潮澎湃。几天前当我抚摸着那枚沉甸甸的纪念章时,我想到了那些战友。80年了,当年一起扛枪的战友们,很多都没能等到这一天,这份厚重的荣誉绝不属于我一个人,他们用生命换来了和平,让大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今天,受阅的队伍威武雄壮,先进的装备列阵而过,这是当年的我们不敢想象的强盛。”

    陈老说:“我老了,但我不会忘,也盼着年轻人都能记住:山河无恙的背后,是多少人用生命挡住了黑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1921年出生的虹口区离休干部、抗战老同志黄圭彬也是一位百岁老人,曾从事抗日救国学生运动。1942年,受党组织委托,她以学生身份在南京从事党的地下斗争,参加爱国抗日“清毒”运动。

    在收看直播后,黄圭彬难抑激动之情,“104岁的我早早端坐在电视机前,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总书记勉励我们要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又看到这么多先进的武器,很自豪。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先锋,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让英雄精神代代相传

    崇明区离休干部、抗战老同志陈新的父亲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烈士,他介绍说,自己的父亲曾因汉奸告密,受尽折磨后牺牲。受父亲影响,他也投身了抗日事业,参加渡江战役后来到崇明。“今天当我佩戴着勋章,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纪念抗战胜利的阅兵盛典时,内心十分骄傲。国家如今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这是对当年牺牲的先烈最好的告慰。和平来之不易,希望年轻一代,铭记历史,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精神,代代接力前行,捍卫这来之不易的山河无恙。”

    青浦区离休干部、抗战老战士侯更生曾经历过抗日游击战、苏北自卫反击战、渡江战役等。

    “从电视上观看北京天安门广场雄伟的阅兵式,我仿佛又回到了烽火连天的岁月。当威武的受阅方阵迈着铿锵步伐通过检阅台,当先进的武器装备列阵亮相,我内心满是激动、兴奋与自豪,眼眶数次湿润。”侯更生回忆说,1945年自己14岁时投身革命参加新四军,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辈子都在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奋斗。“当年我们靠小米加步枪抵御外敌、解放山河,如今祖国已拥有足以守护和平的强大力量,这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是一代代人接续拼搏的成果。”

    9月3日,金山老干部工作共同体成员单位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两位教师和金山区委老干部局的青年干部特意到金山区离休干部、抗战老同志蔡起凤家陪他一起看阅兵式。“看到如今现代化的人民军队步伐铿锵、装备精良,展现出强大的国防实力,我内心激动不已。今天的阅兵,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宣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与底气。希望年轻一代一定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让英雄的精神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青年报记者 范彦萍

2025年09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