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怡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本报讯 昨日,同济大学迎来研究生新生报到日。在人群中,一名特殊的新生格外引人注目——她是从北京参加九三阅兵归来的汪怡。作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25级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新生,她以女民兵的身份,在阅兵场民兵方队中位列第12排第16名,与来自全国主要抗日根据地的女兵们共同组成阅兵场上唯一的全女兵方队。
198天汗水铸就荣光
回想起走过天安门广场的那一刻,汪怡仍难掩激动。她形容当时内心涌起“难以言表的骄傲和自豪”。身着崭新迷彩服,听着道路两旁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呐喊声,她深深感受到“我不是一个人在行进”,身后是“无数中华儿女跨越时空的期盼与希冀”。她认为,踏出的每一步都是与先辈的隔空共鸣,历史的接力棒已在手中。
从今年2月接到通知投入集训,经过层层筛选,汪怡最终成功入选。在198天的训练中,她与战友们每天训练近10小时。七、八月的酷暑对体能是极大考验,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她们深知,阅兵就是要让人们看一看,军队的战斗精神行不行,克敌制胜的血性在不在。滴落的汗水,就是挺立的军魂。汪怡说:“能参加阅兵,是我一生的荣耀。”
“阅兵训练是一场艰苦的硬仗,虽然最开始也会因为排面标不齐感到过挫败,但从未想过放弃,大家都会互相鼓励、不断磨合,很快,我们的头线、腿线、枪线都逐渐达到一致。”汪怡感慨道。
与同济的不解之缘
汪怡与同济的缘分早在她在上海服役期间就已结下。她所在的部队离同济很近,每次坐地铁时,都会听到“下一站,同济大学到了”的播报声,感觉很亲切。尤其是偶然看到“同舟共济”校训时,报考同济的想法油然而生。
她深知备考同济大学并非易事。家人听说了她的想法后,十分支持:“大胆去试,一次考不上就考两次。”初试顺利通过后,王怡马不停蹄地准备复试。
“准备复试是压力最大的时候”,她抓紧一切时间复习,晚上回宿舍后仍回顾专业知识,休息间隙也不放松。“因为努力,才有希望。”汪怡把这句话写在了自己的书桌前。
在阅兵集训时,汪怡收到了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同队的战友和教练员还准备了花束和小惊喜为她庆祝。
汪怡父母深感“自豪”,另一个词则是“成长”。“她一直都很懂事、自律,吃苦耐劳,生活学习上都不用我们担心。我们看她为了考研付出了很多,能考上同济真心不容易,祝贺她!”
光荣的阅兵结束,汪怡也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篇章,投入到学业中。她表示,会永葆军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同济的校园里学习更前沿的知识,武装自己,用实际行动为科技强军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