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技剧《天山雪》剧照。青年报记者 郦亮 摄
又相见了!9月5日和6日,上海杂技团在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剧场演出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杂技剧《天山雪》。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的苏比努尔·吾甫上场前,上海杂技团的老同学李嘉豪给她竖了个大拇指,“你是最棒的,不要紧张。”这是两人的又一次同台。
青年报特派记者 郦亮 乌鲁木齐专电
上海老同学为她喝彩
作为沪疆两地文化交流的成果,《天山雪》的80余名演员中,有10来人是当年上海市马戏学校“新疆班”毕业的。他们中的很多人现在已是新疆杂技团的中坚力量。在剧中饰演热合曼妻子的苏比努尔·吾甫便是其中之一。
2010年苏比努尔·吾甫到上海入学“新疆班”时才11岁。现在和她同台演出《天山雪》的上海杂技团演员廖欣敬、胡家豪、胡乐圆和李嘉豪等当时都是她的校友。他们虽不同班,但彼此熟悉,也时常相互鼓励打气。苏比努尔·吾甫2017年从“新疆班”毕业回乌鲁木齐至今,同学间的联络从未中断。
所以当李嘉豪给予鼓励的时候,苏比努尔·吾甫心领神会,也欣然接受。这次由于剧中表演达瓦孜的演员轮换,苏比努尔·吾甫承担了“顶上去”的任务。虽然小时候也接触过高空钢丝,但真的要在舞台上表演,而且是那种有坡度的、软软的、摇晃得厉害的钢丝,并且要做劈叉动作,这还是让她很紧张。
“我胆子比较小,之前在很长时间的练习中我都不敢撤保险绳。”苏比努尔·吾甫对青年报记者坦言。不过来自上海老同学的鼓励,显然让她多了几分信心。“我过去饰演的热合曼没有太多的杂技技巧,更像一个‘花瓶’,我不要当‘花瓶’,我要做一个真正有技术含量的杂技演员。”前晚,苏比努尔·吾甫再一次完美呈现了她的达瓦孜,所有的上海老同学都在为她喝彩,她感到更有信心和力量了。
一场沪疆两地演员的双向奔赴
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的木巴拉克·艾尼娃儿的信心则来自上海杂技团的“大姐姐”邱大为。两人在2022年排演《天山雪》时相识,因志趣相投而情同闺蜜。木巴拉克·艾尼娃儿告诉青年报记者,对在剧中担任主要演员的邱大为,她早在上海“新疆班”读书时,就将这个“大姐姐”视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没想到在《天山雪》中,她们竟相遇了,并成为好友。
木巴拉克·艾尼娃儿这次遇到的挑战和苏比努尔·吾甫相似,就是她必须去完成表演达瓦孜的任务,并且是在剧中第一个出场。她为此很焦虑,担心自己完成不好,给剧组丢脸。这时邱大为给了她很大的启示。邱大为说,这固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因为这高难度的开场亮相,能够被更多人看到,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姐姐鼓励了我,我鼓起勇气,用两个月时间的训练,就完成了这个动作。”木巴拉克·艾尼娃儿说。
在《天山雪》的背后可以看到大量有关这些“沪疆情谊”的生动注解。不过在该剧主演、上海杂技团著名演员王怀甫看来,这份“沪疆情谊”并不仅仅体现在上海演员给予新疆演员的帮助,而且真真切切的是一场“双向奔赴”。3个月前王怀甫在演出《战上海》时不幸膝盖受伤,但为了此次到新疆献演《天山雪》,他抓紧治疗、恢复、训练,硬是在昨晚的演出中以一种近乎完美的状态呈现,其实他的膝盖还远未康复,仍在隐隐作痛。“是老一辈援疆人的精神鼓励了我。”王怀甫对青年报记者说,“新疆观众的热情也给了我巨大的支撑。来到新疆,我就想说一句,我们回家了!”
以杂技歌舞演绎情感故事
从2022年开始,青年报记者曾在多个场合观摩过《天山雪》,每一次看都有新变化。2023年上海杂技团第一次文化润疆活动,演的就是《天山雪》。去年文化润疆活动演的是《战上海》。今年上海杂技团第三次赴新疆,又恰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便又表演了《天山雪》。但这次的版本和第一次相比又有变化。
在《天山雪》技术指导、上海杂技团老专家张杰眼里,《天山雪》越演越精彩。他负责指导两项技术,一项是秋千飞人,一项是自行车车技,都有新的变化。尤其是车技,过去演员是正面站在飞驰的自行车座位上,现在则是侧站。侧站的难度比正站要高得多,通常演员要练两年才能完成,而在张杰的科学指导下,只用了100天。张杰向青年报记者透露,现在他们正在苦练秋千飞人的360度旋转和演员站自行车正8字和反8字行驶等高难度动作。未来的《天山雪》会更精彩。
近年来杂技剧十分火爆,而上海杂技团《战上海》和《天山雪》代表了杂技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不久前,上海杂技团团长、上海马戏学校校长梁弘钧在“中国杂技剧艺术创作研讨”上就提出一个观点——杂技剧就是“杂技歌舞演故事”,引起业内的高度关注。在文化润疆期间,梁弘钧团长就此又对青年报作了进一步阐释。
梁弘钧说,“杂技歌舞演故事”的提法源自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里给戏曲下的定义——“戏曲就是歌舞演故事”。重点是“演故事”,故事里一定要有人物、矛盾和冲突。具体到杂技剧,这就不是一个节目大串联,也不是技术动作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呈现一个故事。而且这故事一定是要“演”,不是去歌唱,也不是去讲述,而是要通过杂技歌舞“表演”出来。
梁弘钧对青年报记者说,如果说《战上海》是一个一目了然的明确的故事,《天山雪》就是一个复杂的情感的故事,后者比前者有了一个明显的飞跃和突破。按照这个逻辑递进,上海杂技团下一部杂技剧应该是一个融合的故事。“从表象叙事到情感叙事,从情感叙事再到融合叙事,我们的‘杂技剧三部曲’就应该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将杂技剧艺术推向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