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照 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冷梅
本报讯 9月9日,舞剧《龟兹》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举行媒体发布会。作为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该剧将于11月7日至9日在上海文化广场迎来全球首演,当“龟兹”这个承载着丝路记忆的名字与当代舞剧相遇,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共鸣,正等待与观众相见。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这个过程是精神和艺术上的交汇,是一场双向奔赴,我也在创排过程中经历了心灵上的洗礼。”该剧总编导佟睿睿颇为感慨。发布会现场,编剧韩子勇,总编导佟睿睿,制作人李东,领衔主演马依热·艾买提江、李淼、非路热·伊力亚尔特别携“龟兹风物”亮相,以物言情,与媒体、观众分享了此次创作舞剧《龟兹》的幕后故事。
丝路文明的璀璨印记
交汇为中华文明的鲜活注脚
龟兹地处古丝绸之路北道要冲,是世界四大文明交汇之地。它不仅是新疆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更用自身的发展轨迹,见证着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如今,舞剧《龟兹》将这颗“明珠”搬上舞台——不是简单地复刻历史,而是以艺术为桥,让当代人触摸到古龟兹的温度,让丝路文明的基因在新时代延续。当观众透过舞蹈读懂罗什的坚守、玄奘的执着,便读懂了丝路文明的“包容”与“坚韧”,也读懂了中华文明“美美与共”的内核。
舞剧《龟兹》集结了各方力量:佟睿睿担任总编导,文史学者韩子勇担任编剧,主创团队汇集了制作人李东,作曲家郭思达,执行编导李宏钧、何滔,舞美设计秦立运,服装设计阳东霖,视觉设计王涵,编导王彭、魏威、古力加娜提·沙塔尔、付阳雪,多媒体设计胡天骥,灯光设计刘钊,造型设计徐彬,道具设计雷鹏等诸多国内艺术家。舞剧以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和新疆师范大学的青年舞者为班底,携手国内优秀青年舞蹈艺术家共同出演。每一位创作者都带着对龟兹文化的敬畏,深耕细节,旨在打造一部高质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舞剧,使其成为世界了解新疆的一张文化名片。
“新疆是我的‘精神雪地’——每个生命都有魂牵梦萦的归宿,这里就是我的根。”编剧韩子勇的文字与研究始终扎根新疆。此次创作更是将他对新疆这片土地的情感、对龟兹文化的思考,融入罗什与玄奘的故事里。“《龟兹》这个本子,我要钻到‘风暴眼’的深处,细察久违的文化和心灵的壮丽秘境,通过一个遥远的龟兹故事,揭开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现场,揭开‘向内凝聚’‘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真谛。”
以“双向奔赴”织就丝路情
让文化遗产从“奇观”到“共鸣”
舞剧《龟兹》的叙事,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以玄奘的“第三眼”,回望罗什一生的传奇。一东一西,一场跨越百年的“双向奔赴”,不仅勾勒出历史脉络,更折射出东西方文明在丝路上的交融:它们不是孤立的“奇观”,而是最终汇入中华文明大河的“涓涓细流”。
除了戏中的“双向奔赴”,戏外亦有这动人时刻。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好朋友”,著名舞剧编导佟睿睿曾有多部作品登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并长期担任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艺委会导师,深度参与青年创作扶持。她说:“早在舞剧《龟兹》构思完成的时候,李东老师就和我们商量首演安排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最合适。可以说,大家不谋而合——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秉持国际化、高水准,对艺术性、思想性有一贯坚持,这些都非常吸引我。”
“在进入具体构思前,我们穿越沙漠,翻过雪山,跋涉无人区,置身于更广阔的西域人文地理风貌之中,沉浸在龟兹的热情与静谧、严寒与酷热交替之间,穿过斑驳的石窟壁画和残存的佛寺遗迹,去体会龟兹的独特存在。”佟睿睿的作品常通过舞蹈探寻中华文明的深层脉络,此次担任舞剧《龟兹》总编导,她以当代视角重构历史,通过舞剧这一艺术形式,让沉睡的文明在舞台上焕发新生,向观众展现出“在地”的龟兹与“行走”的龟兹,实现今人与古人的心灵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