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的大学,真正成为“你”的大学

青年报 文/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文/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开学季,又一批新生走进大学校园,人生的新篇章,正缓缓展开。

    史铁生曾在《务虚笔记》中写道:“如果你站在童年的位置瞻望未来,你会说你前途未卜,你会说你前途无量。但要是你站在终点看你生命的轨迹,你看到的只有一条路,你就只能看到一条命定之路。不知道命运是什么,才知道什么是命运。”而我想接着说: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们的“存在”与“选择”,为它注入了意义。

    大学,正是这样一个让你开始主动书写意义的阶段。

    大学之“大”,在于格局,在于视野,更在于它海纳百川的知识体系。不同于基础教育,大学更强调“本领”的习得——系统化的专业知识、可持续的职业技能,以及应对深造或就业的初步准备。

    在大学,这里的评价体系也更加多元。它不再仅以分数论英雄,竞赛、学生工作、社会实践、志愿活动……都将成为综合能力的一部分。你不再只是“学习者”,而是逐渐成长为具有多重竞争力的“实践者”。

    课堂,只是大学生活的一角。真正丰富的,是课外的无限可能:社团、学生组织、竞赛、实习、科研……选择很多,关键在于认清自己。有热爱,就投身社团;善组织,不妨尝试竞选班委或加入学生会;热衷挑战,可以奔跑在各大赛场;向往学术,不妨早早走进实验室、参与课题。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在图书馆静读,或是在社交平台“选修”一门感兴趣的课程。

    独立自主,是大学最珍贵的礼物,也最考验人的定力。你开始完全主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几点睡、几点起、吃什么、运动与否,一切都由你决定。大学伊始,不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均衡饮食、减少零食与饮料摄入,保持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一个好身体,才是青春最该有的样子。

    时代的浪潮不断涌来,连大学治理也在悄悄“换场”。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以“人大刚子”的昵称入驻小红书,一天吸粉超两万,不仅发帖,更直接回应学生关心的食堂、班车、教学楼建设等问题。这是高校治理方式走向开放、对话的新信号。

    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真正的课题——关于生存,关于热爱,关于幸福,关于生死……而这些远远超出校园的边界,需用一生去探寻。

    愿你在这次启程中,不仅获得知识,更看见方向;不仅学会自律,更懂得自在。

    愿你的大学,真正成为“你”的大学。

2025年0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