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0日,上海首个文化人才之家项目“猎户座”公寓落地虹口区,接着,普陀区、浦东新区、闵行区、徐汇区也先后推出文化人才之家。
在上海文化人才之家,安居并非唯一的理由。作为年轻人的新型居住社区,上海文化人才之家还试图推动青年文化人才与社区之间的“双向奔赴”,并以此打造文化人才发展的良好生态。组织社区青年活动,借助工作优势为社区推广和输送文化服务……青年在文化之中融入社群,同时也在探索更多文化实践的可能性,为城市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03
开创新型青年社区基层治理模式,打造青年服务共享空间……2024年3月7日,南码头路街道世博璟尚社区正式亮相,由市委宣传部和浦东新区区委携手共建的“上海文化人才之家”在此落地生根,160多套为文化人才打造的房源如今入住约140人。2023年年底,上海首个文化人才公寓“猎户座”在虹口正式启用。公寓入住率如今超过了90%,入住者中有来自上海市新闻、出版、理论、文艺等领域的文化人才,也有大量来自其他不同领域、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这些人才的聚集,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为文化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见习记者 张振宇 通讯员 易可欣 赵曌
社区治理 青春有约
社区青年,是社区奔腾向前的“活力后浪”。自璟尚社区亮相以来,通过一场场走心的入户调研,巧用线上问卷、线下青年座谈会等多元“听诊器”,精准捕捉青年在日常生活、职场奋进、社交娱乐等领域的喜怒哀乐,精准定位他们的热点与盼点,为青年服务共享空间校准打造方向。
最终,规划出党群服务、人才议事、创业孵化、共享办公、娱乐社交等十大功能板块,匠心打造出的集服务、办事、学习、娱乐、社交于一体的“南仓·璟彩生活家”青年服务共享空间应运而生。
上海歌剧院青年演奏家谢亦杉说:“因为日常会有练习乐器的习惯,晚上在家练习又怕打扰到邻居,非常需要一个隔音设施好的地方排练,感谢居委会贴近我们青年的实际需求,根据我们生活中的盼点去打造我们社区的青年共享空间,现在我时常会去璟彩剧场练习,既安静又方便,这样安心多啦!”
定期更新书籍的学习区,让青年在家门口就能开启知识充电之旅;多媒体设备一应俱全的璟彩剧场,工作之余,青年在此尽情放松身心、拓展社交圈;直播体验室,是青年新媒体爱好者的“专属乐园”;青年议事厅里,思维的火花激烈碰撞;创客空间更是创业青年的“梦想助推器”,不仅为初创青年人才提供共享办公场地,居民区党支部还链接街道资源积极引入专业服务机构,精准对接创业资源、提供扶持政策咨询,一站式帮扶让初创人才在家门口就能施展抱负。
党支部还化身“资源巧匠”,根据青年的喜好,积极搭建平台,孵化“友趣青年社”各类社团及主理社长。Citycycling南码头骑遇记、当代艺术Citywalk、萌宠嘉年华交友派对、走进甲骨文非遗手作、春启惊蛰,璟彩绽芳华、“音”你闪耀,青春有约、“尚”善青年志,星火志愿行……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创意活动在党支部和社区青年志愿者的思想碰撞中迸发,落地执行。
涵盖青年生活方方面面的“南仓·璟彩生活+”系列特色社区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如璟彩·生活+艺术、+运动、+健康、+萌宠、+传统等。青年夜校及午间一小时沙龙为青年提供一个探索精神文化需求的机会和场所,为他们发展赋能赋智赋力,兴业成长。在此基础上,党支部有意识地挖掘青年人才资源优势,建立“达人引擎库”,有效培育了一批社区先锋,为社区发展储备“能量源”,形成自治共治双循环。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专业艺术研究博士后翁晨热心于组织社区公益活动。她表示:“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能给大家带来艺术熏陶和提升,也充分地展现了我们文化青年的社区价值。”“社区举办的活动丰富多彩,社团也多样化,而且在家门口就能上夜校,都是我们青年人喜爱的,现在越来越有家的感觉,舒舒服服的。”从事金融行业的闵兴征说。
党支部创新青年社区自治体系,积极探索试点建立社区楼委会与青年租户委员会(以下简称:青租委),搭建共事共话平台,激发青年主体意识参与社区民主建设,探索形成“居委会、业主方(运营+物业)—青租委—楼委会—居民”的四级自治架构。让青年当好主人翁,对网格内、小区里、家门口的事务享有更多的话语权,从边上看变为一起想、一起干,激发青年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在这里,青年围绕社区发展热点、难点畅所欲言,主人翁意识被充分点燃。党支部积极引导这些青年才俊和青年党员,让他们投入电瓶车坡道改造、社区环境美化、非机动车充电难题破解等重大社区决策与重点工作中,使青年人才各展其长、出智出力,真正成为社区发展的主角。
未来,党支部将持续发力,为探寻“璟尚模式”不断创新新型青年社区基层治理工作模式与方法,璟尚居民区党支部将依据璟尚社区的区位优势、人群特征、个性化需求以及资源禀赋,深耕“璟尚添花”项目,以璟尚添“红”、璟尚添“翼”、璟尚添“才”、璟尚添“新”、璟尚添“友”五大青年项目板块,涵盖全链条青年人才服务功能,更好地丰富青年们的安居乐业,赋能兴业成长,实现社区与青年的双向奔赴,切实做到让青年人才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
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朱丽蓉表示:“璟尚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社区,就像璟尚入住的青年们一样,未来还有无限可能,我们也将继续发动好、挖掘好、运用好青年力量和智慧,鼓励更多青年加入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充分发挥青年在社区治理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基层治理效能,以青春之‘志’,推动社区之‘治’”。
住得舒心 玩得开心
2023年年底,上海首个文化人才公寓“猎户座”在虹口正式启用,本市多家文化单位以及虹口区重点文创企业的39名青年人才成为首批住户。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现在的“猎户座”会定期举办小型的文体活动,这让“猎户座”的住客们不仅住得舒心,也玩得开心。
“下楼就能参加活动,实在是太方便了。”住户薛先生从事运营管理工作,自“猎户座”人才公寓开业便申请入住,他说,逢年过节,公寓内会定期组织各种青年文化活动,这里的文化氛围真的很浓郁。
在公寓的定价上,“猎户座”充分发挥了政府和市场两个主体的作用,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为文化人才提供舒适生活服务和良好创作环境。虹口区委宣传部做深做实政企协同,指导公寓运营方在房租的价格上给予一定程度让利,公寓配套招商引进了发条鸭24小时健身房、1929辛垦书局、瑞幸咖啡、麦当劳等便利化设施,为人才提供便捷且有品质的居住环境。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入住人才提供“管家式”贴心服务,推动家庭医生上门签约,配备“一网通办”自助终端机等。
记者了解到,“猎户座”人才公寓是市委宣传部和虹口区联合打造的全市首家文化人才公寓,这里不仅让文化人才在虹口有了“家”,更是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社区。虹口区的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公寓内除了配置商业类文体的场馆,还打造了“大先生的会客厅”“青年会客厅”“嘉书房”等公共文化空间,不仅满足了文化人才的休闲需求,也为他们提供了灵感碰撞的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中,文化人才得以在文化人才公寓中不断汲取养分,他们的创作和研究得到了充分的滋养。同时,公寓内的文化氛围也吸引了众多非文化领域的人才,他们在这里找到了与文化人才交流的机会,从而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融入了更多文化元素,实现了跨学科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