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传人”舞龙灯

青年报 记者 林千惠

    本版图片均为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摄

    游龙生风,在场中游走、绕圈,引人喝彩。下了场,29岁的三林龙狮队队员徐哲锴擦去额间的汗水。这是他在三林龙狮队的第八年。从大学期间迷上舞龙,到全职投身于浦东绕龙灯这项非遗艺术,他始终觉得“舞龙”的魅力无穷。和队友一起训练,奔走于演出现场与排练场之间,上海的夜晚灯火通明,舞龙人的身影从未缺席。

    青年报记者 林千惠

    融入

    成为龙的一部分

    十年前,徐哲锴刚进大学,体育课选项目,他随了大流,选了网球。“选网球的人数太多,我还在心里默念,千万不要抽到舞龙狮,结果中了个正着。”徐哲锴说。第一节课到了现场,黑金相间的龙身挂在教室里,徐哲锴走进去,一下就被震住了:“突然之间,那种中华儿女、龙的传人的感觉具象化了。”课开始,他拿起杆子,上手也很快。而在旁人看来,这是天赋:“快下课的时候,教练说今天我看到一个学生,表现非常出色,我想正式邀请他加入我们校的舞龙队,然后叫住了我。”

    之后就每天教室、食堂、舞龙队三点一线。“因为一条龙上限很高,千变万化,有无数效果。”徐哲锴解释。以他为首,学校舞龙队的队员集中在他的宿舍,不断钻研舞龙有哪些套路和动作。这之后,有天赋又肯努力的他又进了实力高强的三林龙狮队。

    从技术上来说,舞龙不难,徐哲锴努力起来,容易掌握。难的是这是一个集体项目,强调“融入”而不是“表现”。一次排练后,教练员特意和徐哲锴强调:“不需要做额外的动作”,这不仅不能给舞龙加分,还会因为整体的不和谐造成失分。

    这之后他开始专注于“融合”于集体。这不是一件易事。徐哲锴形容,舞龙好比“多米诺骨牌”,前一节带动后一节,在其中,个人的身高、面部表情,乃至精气神,都会被纳入到表演是否完美的评价范畴中。由于徐哲锴个子高,在舞龙时,总需要特别注意:蹲的幅度要比别人深一些,要矮得恰到好处;步伐要走好,融入集体中。

    在赛场上,徐哲锴选择了“忘我”,去成为“龙”的一部分。一次比赛,绕龙灯首尾跳龙的点没把握对,龙身本该看上去像一根连接起来的绳子,结果变成了两根并排的筷子,徐哲锴瞧了出来,于是赶紧刻意去迎合第二节龙身,找到点位,一下子,整条龙形就变得异常饱满。那一次比赛,也拿下了全场最高分。

    传承

    在时间中厚积薄发

    浦东绕龙灯有自己的“味道”:出身上海,有着浓郁的海派特色。“我们的龙都是用纯手工工坊的布制成,制作工艺、龙鳞、花纹都很讲究,还将舞蹈艺术的肢体语言、戏曲的步法亮相、武术的精气神韵等融入舞龙的技巧中,和其他地区的舞龙有明显的区别。”

    此外,浦东绕龙灯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最初,在北宋的三林庄,绕龙灯是一种祭祀,古时的人们,用稻草编织而成的草龙,祈求风调雨顺。”而随着日转星移,舞龙逐渐成了一项民间艺术。“每到传统节日,像是端午节、春节、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就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日子。”徐哲锴说。

    徐哲锴喜欢舞龙:“一条龙在场上翻江倒海、翻云覆雨。”但这种“丝滑”与畅快并非一朝能做到,三林龙狮队传承了一代又一代,才在时间的厚积中成就了“看家本领”。“现在我们最拿手的项目‘亚洲舞龙竞赛规定套路’,正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也是三林龙狮队独有的。”徐哲锴介绍。他还曾听老队员讲,有一年在国外,三林龙狮队没有拿道具,空手上场,但表情、神态、动作都很细致,九人仿佛合为一体,成为巨龙,艳惊四座,结束时满场掌声。

    截至2024年底,三林龙狮队共斩获国际级、国家级及地区级各类比赛金牌86枚、银牌37枚、铜牌21枚。近年来,三林龙狮队人员常有变动。队员一部分是像徐哲锴这样的全职舞龙人员,一部分是兼职的龙狮高校体育教师等,最小的队员年仅18岁。

    创新

    将龙继续舞下去

    “很多人会对舞龙有刻板印象,认为不酷,年轻人接触的也不算多。”徐哲锴说。如何让浦东绕龙灯更好地打动现下的观众? 这也是徐哲锴在思考的问题。“舞龙、舞狮,能够传承,能够打动到观众的心,应该有剧情、

    有舞蹈,和音乐有共鸣。”他说。去继承、感受,也在探索、试新。年初时,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全国大热,徐哲锴尝试了新的编排:“我剪切了电影里的背景音乐,作为舞龙的背景音乐,给节目取名为《宝莲盛开》,将龙变为莲花的造型,龙珠寓意哪吒的诞生,复刻电影的剧情。”结合浦东绕龙灯重舞蹈的特色,“舞蹈动作都是根据节点来,有很多记忆点在套路里,会让观众留下深刻的记忆。”

    为了让下一代也了解绕龙灯,徐哲锴和三林龙狮队其他队员一起走入中小学。在带领孩子们绕龙灯时,他学运动会的做法,设置障碍舞龙,把舞龙变成游戏;布置像作文一类的考题,让学生编故事来表演舞龙。“很多中小学生都很喜欢,也很渴望有展示机会,好的队员我们甚至会给他们安排演出,参与比赛。”徐哲锴说。

    某种程度上,徐哲锴在寻找着昨日热爱舞龙的自己。他记忆很深刻,一个学生练功极好,初中毕业后要去职校,来排练的时候,他不断地追问徐哲锴:“上海有哪些职校有舞龙狮? 我要继续舞下去。”等中考完,学生选择了能舞龙狮的学校,又继续练习起来。

    “只要接触过舞龙,一般都会喜欢。在我们的骨子里,流淌的血液告诉我们,我们是龙的传人。”徐哲锴自豪地说。

2025年10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