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驿站的房间陈设。受访者供图
近日,就读于山西的大四学生弓宇杰来到虹口区西江湾路574号,办理入住位于上海市团校内的“青年驿站”。此后的三天,即便此前已经通过社交平台有所了解,但这里整洁的环境、便利的交通、规范的管理、贴心的服务不仅解决了他在求职就业过程中过渡性住宿的需求,更让他对上海服务青年的“温度”,有了最为直观的认识。弓宇杰不是个例,参与“青年驿站”公益服务项目的4个多月里,上海市团校通过扎实的工作,让近3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求职就业青年,第一时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带给他们的获得感。
青年报见习记者 林千惠
保障房源稳定满足来沪青年住宿需求
今年4月,上海市团校主动参与由上海市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办公室牵头的上海“青年驿站”建设工作,为更多来沪求职就业青年提供免费过渡性住宿服务,将部分培训宿舍用作“青年驿站”房源,以满足更多青年需求。
服务青年是职责所在,这项工作的扎实落地,更是在助力上海人才高地建设。上海市团校迅速做出部署,成立“青年驿站”专项工作专班,由学员服务部牵头负责,深度联合物业、安保等保障力量,构建职责清晰、协同高效、响应迅速的服务保障机制。
明确学员宿舍中专属“青年驿站”的房间,即便是培训高峰期,依然克服困难全力保证稳定的可入住房源;系统制定出台《上海市团校校外人员住宿管理规定》,引导物业构建从申请到退房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将安全管理置于首位,安保加密巡查频次,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制定应急预案;调整宿舍管理人员轮班时间,即便像一双拖鞋、一把牙刷这些生活物件的小诉求,也能得到及时解决。
此外,专班还实行周例会制度,及时通报、研判、协调与优化工作流程。线上工作群的建立,更确保了信息共享、指令畅通,问题即知即办。一系列工作的推进和落实,让“青年驿站”在5月一经启动,便为来沪求职就业青年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这是我来上海的第一站,之前其实还有点忐忑,但这三天让我觉得很有安全感,也很踏实。”离开上海前,弓宇杰说了这番话,“虽然我不知道这次面试能否成功,如果下次再来,我希望还能在这里预约入住。”
入住率超七成高效运营细致暖心
“青年驿站”内每间房间的床头,都放置问卷反馈二维码,入住的青年扫码即可在线反馈意见及建议和评价。自5月9日项目正式运行以来,截至9月26日,累计收到372人次预约申请,其中289人次完成入住,累计提供住宿服务757人天,实际入住率维持在75%以上。这么多青年的入住,正是一份又一份双向奔赴后的认可和点赞。
“很好,非常好,真的说不出哪里有什么不好。如果非要说的话,有没有可能未来在入住时间上适当地延长一点。”类似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四学生翟雨桐的意见反馈,代表了许多入住青年的心声。7月来沪见习的她,通过入住上海市团校的“青年驿站”,解决了实习前的过渡性住宿需求,而在回到南京之后,她把入住的体验带给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我跟身边人推荐了这里,不仅交通便利,还让人感到一切都很正规。我也跟他们说,一定要提早预约。”
这些好评,反映的是工作中的细致周到,上海市团校对青年住宿期间的相关规范、安全管理要求及退房流程均作出详尽规定。其中,便有这样一个细节,工作人员每晚都会密切关心每名入住青年的归来及居住情况,“他们住在我们这里,我们不仅要给他们提供空间的支持,更要像家人一样,保证他们的安全。”专项工作专班相关负责同志如是说。
优化开放平台打造青年逐梦第一站
除了建强“青年驿站”的实体阵地,不断提高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和综合服务能力,上海市团校还进一步优化了服务功能。寓思想引领于服务之中,结合自身政治院校属性,整合校内资源开放诸多参观和学习的平台,便是一项重要的服务举措。
步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与上海”主题展陈,了解每个阶段党的历史方位和主要任务,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共青团的使命职责、工作成绩以及青年精神风貌,上海共青团的特色工作、首创经验以及上海青年的贡献作为;来到“百年上海少年儿童运动史”主题展陈,全景式地领会百年来党领导上海少年儿童运动所取得的重要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对于上海市团校而言,目前良好的运行只是这项工作的开端。未来,上海市团校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服务青年的使命感,努力将“青年驿站”建设成为符合市级规范、彰显团校特色、深受青年欢迎的服务品牌,为来沪求职青年在上海追逐梦想提供坚实温暖的“第一站”支持,为上海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