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老外”为何“爱”上海?

——解码“魔都”魔力

记者 蔡娴

本文字数:4115

    来自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的2500余名入境游客乘“迈希夫五号”邮轮抵达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开启为期2天的上海之旅。他们将前往陆家嘴、外滩、豫园、上海博物馆、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朱家角古镇等地游览。本版均为新华社图

    上周末,苏州河上赛起了龙舟,热闹非凡,甚至还有不少“洋面孔”在中国传统龙舟上奋楫竞渡;作为“中国通”的法国姑娘乐盖曦也在上周末带着一群外国小学生走进了石库门,他们一边了解历史建筑感受老城厢文化,一边还玩起了跳房子、刮片子、打弹子等,度过了一次难忘的儿童节……今年以来,上海大型节展赛事不断,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前来。来自上海市文旅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上海接待入境游客190万人次,同比增长205%,恢复至2019年的68%;其中过夜外国人超123万人次,同比增长250%。上海“入境游第一站、第一城”格局初具雏形。“魔都”究竟有什么魔力,让“老外”们如此喜爱?

    ■03

    在上海看见外国人本不新鲜,但随着今年入境游的火热,我们仍能感觉到,那些外国人的身影越来越多地活跃在热门景点甚至是街头巷尾。在国外的社交媒体上,“Chinatravel”成为了吸引流量的热门标签。外国人为什么越来越喜欢来到上海,魔都又有哪些新的“魔力”?

    青年报记者 蔡娴

    不仅免签还能免费

    外国人爱上来沪“薅羊毛”

    来自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外国人来华数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3倍多,累计签发外国人签证证件46.6万人次,同比上升118.8%,免签入境外国人198.8万人次,同比上升266.1%。入境游为何变得如此火爆?

    中国免签“朋友圈”的扩大,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缔结涵盖不同护照种类的互免签证协定,中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范围也已增至54个国家。随着更多签证利好的释放,入境游将会继续呈现上涨趋势。根据携程数据,一季度前往长三角城市的外籍游客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周边国家,尤其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此外,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德国的游客也占不小比重。今年清明假期,新免签六国的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了359%。

    此外,随着签证简化、国际航班恢复等措施落地,中国入境旅游需求从今年加速释放。上海市文旅局自去年12月11日全面启动“Visit Shanghai”入境旅游形象推广行动以来,将上海定位为游客访华的首选入口,邀请全球游客打卡“魔都”,领略上海旅游的魅力。为了让外国游客在吃住行等各方面都更顺畅、更便捷,上海针对外国游客日常出行的各项便利措施也在纷纷落地。

    前不久,喜欢通过旅居的方式在世界各地进行深度游的Mathieu又开始规划新的旅程。他打算从日本飞往泰国,为了节省路费,选择了经济实惠的转机航程,中途需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停留十余个小时。从未入境过中国的Mathieu,本打算通过打游戏和睡觉来打发转机的等待时间,不过他却通过携程国际版Trip.com发现了“入境免费半日游”活动。该活动可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停留超过8小时的国际旅客提供免费城市观光。

    于是,Mathieu决定改变计划,在上海开启他首次的“中国游”。抵达浦东机场后,他前往T2航站楼3楼A岛的外币兑换柜台,选择了一条感兴趣的线路报名。据了解,该活动共推出三大主题线路:浦江观光游、漫游梧桐树下、上海精华半日游等。Mathieu除了可享受一站式入境旅游服务,包括免费交通接送及英文向导讲解外,还能享受外币兑换及免费上网等服务。

    在Mathieu选择的线路中,短短五个小时内,他不但在豫园吃了小笼包,打卡了外滩,甚至还登上了黄浦江游船游览了浦江两岸夜景……意犹未尽的Mathieu从对中国一无所知到开始产生兴趣,他还向导游咨询,未来如果想去中国其他城市旅行需要预留多久时间。

    记者从携程获悉,在上海市文旅局的指导下,自4月中旬推出“入境免费半日游”活动以来,已累计接待境外游客超400人,覆盖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世界各地,其中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游客较多。

    生活舒适便利、市民礼貌友好

    体验不断升级让“外国游客来得更多了”

    在邮轮旅游方面,自今年5月15日起,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访问港,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选择前往上海邮轮旅行。今年第一季度,上海共接待了10艘邮轮,旅客22379人次。

    通过邮轮旅行第二次入境上海的德国游客Petra Seid一行4人就感受到了这种便捷。他们表示,相比上次,此次旅行得益于免签政策,他们什么都不需要准备,只需带着行李登上邮轮,十分轻松。而上海便利的交通也让喜欢城市旅行的他们在为期两天的旅途中选择了自由行,他们计划乘坐地铁前往外滩、豫园等地进行游览,品尝小笼包等传统美食等。

    不过,在Petra身上,也看到了不少入境旅客在入境游时所遇见的问题。支付宝、微信等线上支付方式虽然在中国使用方便,但对于Petra而言,却苦于操作生疏而作罢。

    好消息是,这种困扰有了新的解决方式。针对入境人士移动支付难、预约不便等痛点问题,上海全新推出了“Shanghai Pass”。这张卡不仅可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知名景区(点)、文博场馆、部分超市商场,同时,采用预存资金模式,小额资金用不完可退,免除了现金找零的不便。

    上海在入境团体游方面,也同样火热。“中国游客走得更远了,外国游客来得更多了。”自春季以来,春秋旅游入境游导游陈君君的工作节奏就日趋紧凑,她已经接待了来自匈牙利、法国、越南等国的入境游客。陈君君表示,在游览上海的过程中,上海生活的便利性,上海人的友好、礼貌与国际化,给不少国际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随着社交平台上讯息的及时更新,博物馆、大型商圈等有文化性、体验感的“地标”,也逐渐被越来越多国家的游客纳入行程之中。比如,陈君君接待的越南旅游团,就有越南游客点名要去参观的太古汇、K11等潮流地标。陈君君还在积极踩点中,希望把上海当下的新变化,讲述给更多境外游客。

    爱上上海留在上海

    让上海成为自己的第二个家

    除了入境旅游,外国人选择留在上海学习和工作的意愿也比前几年更为强烈。来自亚美尼亚的年轻情侣李苏雪和李龙已经在上海度过了一年多的留学生活。出生于千禧年前后的两人由于十分喜爱中国文化,便一同申请成为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留学生。

    李苏雪说,自己与上海结缘于2019年,这里的便利、时尚、现代化和吃不完的美食让第一次来到上海旅游的她就对这座城市一见倾心。当时只是高中生的李苏雪就下定决心要来上海学习中文。回国后通过努力学习,满怀期待的李苏雪和李龙都成功报考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无奈受到疫情的影响,两人上了一年半的网课后才得以来到上海,见到了他们心心念念的大学校园。

    “上网课无法亲身体验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我们有太多想了解和想探索的内容。”为了真正走进中国、融入上海,在课余时,两人都喜欢探索城市,常常会寻找一些特别的城市角落去深入了解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除此之外,李苏雪也非常喜欢旅行,她已经去过中国20多个城市,还会把一些生活和旅行的经历拍成Vlog发布在外网,吸引了不少外国人对中国的好奇心。“你是怎么去的中国,怎么能在上海留学?”“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会让你不适应吗?”李苏雪常常会收到类似的留言或私信,她总是不吝分享自己在上海的快乐生活,并告诉外国网友:“我非常喜欢上海,生活很方便,我非常适应这里的生活!”

    和这对亚美尼亚情侣一样,法国姑娘乐盖曦最初也通过留学来到上海。一路从留学生、创业者,到成为扎根上海的“中国通”,乐盖曦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快10年的时间。为了更好地了解上海,2017年,乐盖曦通过上海的一家旅行社实习,深入了解上海的历史和建筑,也因此开始带领中外游客探索上海。今年,乐盖曦还成为了2024年上海国际旅游形象公益推广人。

    这些年来,她带领过几千位外国游客在上海走街串巷,今年以来,乐盖曦明显感觉到,外国游客和前两年相比,多了不少。乐盖曦希望通过自己设计的Citywalk路线让游客们更深入地了解上海的历史文化。

    对于首次来到上海的外国游客,除了一些热门景点,乐盖曦也会向他们推荐一些小众去处,“比如说,他们想拍上海三件套的照片,我不推荐去外滩,而会推荐乍浦路桥。”乐盖曦发现,以往许多外国游客喜欢逛外滩、豫园、南京路等,但他们的喜好正在发生变化,现在很多人更希望去苏州河畔漫步、去梧桐区深度游。

    乐盖曦称自己是“Born in France,Made in China”,她认为上海已经成为了自己的第二个家。而身边像她这样的外国人,也变得越来越多了。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头版 A01“老外”为何“爱”上海? 记者 蔡娴2024-06-07 2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