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视线

走进外滩“第二立面” 邂逅艺术魔都多棱面

文/记者 冷梅 图/受访者提供

本文字数:4672

    【文/青年报记者 冷梅 图/受访者提供】

    外滩“第二立面”近来常被提及。这“第二立面”,即外滩第一立面建筑后排、西至河南中路、北至南苏州路、南至延安东路的非临江区域。这里矗立着百余幢风格迥异、历史悠久的老大楼。回望时光之径,新与旧的碰撞,总有万般滋味。黄浦江畔的万国建筑,耀眼犹如皇冠上的明珠。而“第二立面”躲在曲径通幽处,或复古,或先锋,低调却不失魅力,犹如藤蔓般慢慢生长。

    百年时光流转,艺术+为空间注入新表达

    如果你从外滩的主马路,顺着任何一条支马路拐进幽巷,将会看到上海的多棱面。夜幕降临,紧绷了一天的城市,也慢慢变得松弛,走上“第二立面”四川中路133号顶层法餐露台,夏夜江风拂面。眼前除了陆家嘴“三件套”和旖旎的浦江风景,还能看到万国建筑的背影,城市天际线拥有了更丰盈的层次。

    坐落于四川中路133号的老建筑,就是卜内门洋行大楼,始建于1921年,至1922年底,这座7层混凝土结构的大厦已基本建成。它由英国建筑师格雷姆·布朗设计,外观是仿欧洲文艺复兴式的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外墙的底层使用仿大石块砌成,大门为券形,两侧也有券形落地大玻璃窗。卜内门洋行大楼的一大特征是,外立面上多雕塑,且相当精致漂亮。

    近两年,外滩“第二立面”的历史风貌保护得到持续关注,相关改造项目被纳入公共议程。卜内门洋行也在百联资控的运营和改造下,经历了整体性的翻新,于2020年前后改造完成,焕新为百空间卜内门洋行;同时,引进金融、文化艺术和高端服务业,让大楼的内容生态有了更加丰富的外延。

    建筑一楼,是蓝骑士艺术空间Bluerider ART上海·外滩,6月迎来重磅新展“卡萝・普鲁莎:奇异吸引子”中国首展,呈现了多达15件从半球体到平面的全新创作。挑高展厅中一幅长达九米卷轴画《奇异吸引子》提到人体脉轮,或是流向所有外在的能量线。在卷轴的另一面,艺术家作诗谈论活着的感受,绘就宇宙演化中的混沌交互,人类存在的敬畏心。普鲁莎传承文艺复兴时期的银针笔绘画技法,钻研天文物理学,经由银针笔的精密与洗炼灰阶,以大规模银线描绘,独树一格地融入雕塑形式,表达宇宙奇异之美。

    二楼同为艺术空间的鹦鹉空间,着重于在都市中构建一个能够提供精神养分与情绪价值的空间,以实现艺术的公共价值。目前正在展出的是进入尾声的女性艺术家群展“越过痕迹的光”。联合艺术家黄喆君、黄佩姗、岳柃君、任若溪、李颖颖,以大量“刺”“光”等带有隐喻的语言形态有意识地唤醒女性力量,试图通过多维层次的艺术语言,勾勒女性向内自观的觉察线,呈现女性构建自我光芒的历程。

    徜徉艺术营造的闲适节奏,老建筑也在诉说新故事。置身其间,看到不少拍照打卡的时髦年轻女性,倩影中“越过痕迹的光”。6月15日晚,闭展音乐会在灯火摇曳间点亮了老建筑之夜。人入景中,穿过历史长河,在当下交汇,旋即并入时代的洪流。

    城市风景变迁,美学+为生活撰写新注脚

    在业内人士看来,传统商业地产与如今更多“艺术+”“文化+”的复合型办公空间有着明显的业态区分。上海历史建筑的改造恰恰不拘泥于传统业态。我们惊喜地发现,如今,传统商业地产的边界越来越模糊,通过注入音乐、艺术、时尚、文化,以及办公与餐饮等实用功能实现迭代,“大美术馆”业态慢慢成为被推崇的下一站商业改造风向标。

    沿四川中路继续向北,位于香港路117号的百空间则显得更加“小而美”。长久以来,苏州河沿岸的上海是艺术的,新中存旧,以秀换锈,在存续的历史保护建筑中,艺术跨过时间长河,以当代视角与历史隔空对话,串联起上海的当下与未来。老建筑可阅读,新故事被续写。

    百空间香港路是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建筑始建于1920年,由德利洋行的英国建筑师P.Tilley设计,建筑风格古朴庄重。

    一边是高雅的艺术画廊,另一边却满溢着烟火气息。民居和历史建筑一街之隔,烟火气与高大上,毫无违和地诠释着城市生活的丰富。如今在香港路上漫步的人,也许并不会想到,中国最早的电影公司就诞生在这条马路上。1909年,亚细亚影戏公司就在香港路1号创建落成,创始人是美籍俄裔商人本杰明·布拉斯基。在香港路江西中路路口,曾经坐落着上海第一座自来水塔。1883年,英商在上海开办了上海第一家自来水厂,将自来水送往苏州河南岸。2007年,在“64条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清单中,香港路名列其中。

    有趣的是,建筑生态并不是孤立的水泥森林,当有趣的人慢慢注入,也会让空间焕发出新时代的精气神。反差萌,是这栋建筑给人最直观的感受。空间里,每层都有一两个风格各异的展览空间,彰显了Z世代艺术家对艺术、对社会、对生活的自我表达,也引领着上海小型集合空间的风向标。

    古建与新意交错,这座小马路上的百年大楼,现已成为“艺术仓库”,逐渐养成了一份轻盈的诗意和灵动。

    位于建筑三楼展厅的是朱敬一的新展“敬你是一个汉字”。新展开幕几日之内,社交媒体上火速出圈,现场人流如潮。朱敬一的字,有种出世入世的自由之意,凭借调侃人生、幽默诙谐将书法水墨种在年轻群体心间,打破了传统汉字的严肃感,同时葆有对于传统的敬畏之心。

    此次,艺术家进行了一场气势磅礴的艺术畅想,展览采用类似于长篇小说“聚集”“续书”的创作模式,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提供了一种逆潮流趋势的长向思考。展览从多个维度为年轻人提供笑面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哲学,抚平生活琐碎、笑谈职场之道、提供情感指南、回溯心灵鸡汤。

    展览的动线始于迷茫、混沌、焦虑的人生至暗时刻,经历过下意识“抱大腿”,书法大家的精神崇拜,经过刻意练习发现自我之后,终于迎来一场“平凡”的顿悟。朱敬一认为,回归日常、回归自我,去感受看似平庸的美好,才是人间正道。

    对百空间香港路项目的运营方来说,建筑与人的流动,既有一丝“刻意”的顶层设计,更多的是人与建筑充分互动之后自然形成的全新生态。老建筑新业态的重塑之路上,文化、思想、技术、生活方式、商业生态、城市愿景……太多内涵可以被包容在城市更新的巨大命题中。依托于建筑的新表达,时代审美与技术革新交互,渐渐走向城市的理想、审美和价值的完美归途。

    对话

    找到生活的主动权

    “时光,像春雨一样,下个不停。”上个月,1988年出生的南京艺术家祝娜刚刚在百空间香港路结束了“奇想之年”个展。祝娜创作了一个原创IP:“大红帽,也叫猪小娜”。她总戴着一个红色的巨大帽子,看不见眼睛。这个形象让人们联想起小时候听过的童话故事。“大红帽”跟着祝娜游历了许多地方,包括南京江南贡院、凤凰书城、江苏园博园、三亚鹿回头等文旅景区的IP主题展。如今,她又出现在了上海的香港路,一个极具年代感同时又迸发着艺术活力的“外滩第二立面”老建筑里。

    属于“白月光”的外滩沿线之外,杂糅着“旧”与“幽”的老房子,对于热爱海派文化的年轻艺术家而言,是神秘莫测的,也是极具吸引力的。这一点,正是祝娜喜欢香港路的原因。身处城市腹地,却曲径通幽,有着高大上之外“细枝末节”的触角,是这座城的血脉肌理。它仿佛“生活中的别处”,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自由切换。

    走进“奇想之年”个展,属于“别处的惊喜”,也在这个充满了戏剧性、想象力的空间里自由地“跳进跳出”。遮住双眼的“大红帽”,代表了新都市族群的独立女性,祝娜也是其中一分子,永远坚持独立思考、内心坚定且充满了爱。 

    不长的香港路,既有无序生长的一面,又有着戏剧性的新旧对撞。它恰恰形成了多元的艺术土壤,若即若离,年轻的艺术家用多元的艺术形态赋予城市新空间与年轻族群展开对望、旁观,进而对话。

    “大红帽的与众不同在于那顶巨大的帽子,让她始终和他人保持一段距离。这或许是安全的距离,也是对世界深思的距离,一种质疑与挑战的方式。”依循祝娜的艺术表达,我们看到了新生代艺术家各自独特的眼光,这在香港路的多个展览里,形成了某种共性。

    张扬、独特、极具个人标签。漫步“奇想之年”展览,仿如梦境徘徊,象征着祝娜内心由外向内的旅程。踏入展场,观众如同步入梦幻之境,两侧呈现着女性与男性不同视角的奇思妙想作品,中央则由一组七位“梦游骑士”雕塑相连,“梦游骑士”们以各种形态走出画面,有的从枕头里钻出,有的在热情跳舞,有的勇往直前,也有的疲惫跪地,还有的躺倒,最后有人顽强逃脱……细数人间百态。

    祝娜有过一系列不同的职业经历。她同时涉足插画师、戏剧导演和装置艺术,甚至为主打歌《梦游骑士》作词,像极了当代的“斜杠青年”,在多元语境之下自由切换。

    在她的第二本绘本《游乐场的开关》开篇,一个女孩拖着行李箱,努力学习想象,最终,“她”意外发现了一个游乐场的开关。像“大红帽”一样,从倔强、痛苦到找到自己的开关,经历一种成长。

    祝娜说,如果将生活中的每个场景都当成一次游乐场之旅,每个人对待挑战的态度也许有所不同。“游乐场的开关”恰似一种生活态度,不放弃人生任何一种可能,最终找到生活的主动权。

    展讯

    ●卡萝・普鲁莎:奇异吸引子

    地址:四川中路133号1楼102

    展期:2024.6.1-8.5

    ●究极:张汲个展

    地址:香港路117号F203

    展期:2024.6.8-8.18

    ●敬你是一个汉字

    地址:香港路117号F303

    展期:2024.5.18-9.17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视线 A02走进外滩“第二立面” 邂逅艺术魔都多棱面 文/记者 冷梅 图/受访者提供2024-06-16 2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