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下午,由复旦大学和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八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简称澜湄青创赛、YICMG)决赛在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普吉校区开幕。来自澜湄六国的好邻居、好伙伴再度相聚,围绕赛事主题“城市与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创新创业方案,深化高等教育合作,促进青年人文交流。赛事将持续至7月12日。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六国同饮一江水
澜沧江-湄公河是世界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之一、东南亚第一长河,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国流入南海。近年来,流域的保护、治理和开发,沿岸各国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备受各国关注。
澜湄六国“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是山水相接的邻国,也是亲密友好的邻邦。在同一片流域流经的土地上,乐业安居是六国人民的共同向往。然而,澜湄流域气象复杂、水系发达,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面临着洪旱灾害挑战和水资源挑战;流域人口稠密、自然条件多变,城市化进程制约因素较多。何以建设繁荣、绿色、卫生、韧性、包容和智慧的共同家园,以奋斗不息的姿态,创新不止的动力推动流域实际问题解决,引发了六国政府、高校、青年的探索与实践。
今年的开幕式别具一格,以澜湄青创赛创意短片为引子,融入玉树澜沧江源民族文化艺术团歌舞表演和上海音乐学院传统民族乐器表演等中华文化元素,通过泰式舞蹈配合嘉宾手捧“明灯”启动比赛,寓意澜湄合作前景光明、一路前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六国人文相亲、文明互鉴的深厚联结。
以创新思路促进“乐业安居”
本次比赛共收到了六国9所高校288名学生提交的96个作品。最终有60位选手入围决赛,并涌现出一批力图以创新思路促进“乐业安居”的作品。
“BuzzFree”中“Buzz”是指蚊子的嗡嗡声,大家睡觉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蚊子在旁边发出嗡嗡声,吵得人难以安眠,而“BuzzFree”就是希望通过一系列设计控制蚊虫,让社区告别这种烦人的噪声。这是中国复旦大学两名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本科生陈翀、张哲祯和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杨依静组队带来的路演项目。
项目缘起他们注意到蚊虫控制一直是澜湄地区公共卫生事业的难点,生活在当地的数百万人面临着包括疟疾、登革热、脑炎在内的多种传染病感染的风险。城市中的贫困社区往往因卫生基础设施比较简陋而容易滋生各类蚊虫,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是虫媒疾病的易感人群。目前,澜湄地区缺乏以贫困社区为基础的可持续防控蚊虫项目。队长陈翀告诉记者,“BuzzFree”希望向社区居民科普蚊虫控制的相关知识,动员贫困社区居民参与制作廉价、环保的灭蚊驱蚊产品,售卖这些产品得到的资金将用以改善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从根本上控制蚊虫,减少这一区域的虫媒疾病。
中国复旦大学的“Recycle-Watt”项目则利用科技赋能,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积分激励-收集中转-发电供能”垃圾分类回收新模式。
来自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的“Bio- Based Air Filter”项目瞄准澜湄流域农业废弃物焚烧传统及其造成的污染问题,打造生物基-可降解的空气过滤器,将农业实践与环境管理有机结合。
包括这些项目在内的20个参赛作品接下来都需要经历两轮评审展示和一次“澜湄咖啡屋”专家集中指导。此外,本次赛事还增设了“项目路演”和“国际学术报告会”环节,一方面参赛队伍需借助视频、网页、展板、实体模型等形式现场演示作品,进一步提升了展示度和互动性,有助于促进方案孵化落地;另一方面则能够通过高端讲座、学术交流汲取灵感、学习进步,帮助作品打磨完善。
合作模式推陈创新
依托澜湄青创赛,校际合作模式也不断创新。复旦大学与宋卡王子大学在开幕式上签署了为期五年的校际合作谅解备忘录,旨在促进两校师生在学术项目、社会实践等方面常态化、机制化的交流合作。另一方面,通过吸引上海电机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大理大学等高校以及新的企业、国际组织加入,赛事资源不断拓展,影响力也不断提升。这都有助于为澜湄青创赛进一步发展、澜湄青年交流进一步深化提供可持续保障。
另据介绍,在“澜湄太空合作计划”基础上,筹备建立澜湄青年天体科学研究中心,设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华攻读研究生学位奖学金,依托澜湄青创赛拓展高校间合作网络,通过深化大气科学领域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的一系列计划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这些年来,我开始认识到YICMG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够将不同背景的国家聚集在一起,为共同的事业而奋斗。我坚信,将我们各国的青年聚集在一起,不仅将为该地区最为紧迫的问题带来长期解决方案,而且还将建立超越国界的宝贵友谊。”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总校长尼瓦特·基奥普拉杜布说道。
今年,YICMG积极响应《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中关于“发起澜湄青年倡议”的要求,继续鼓励六国青年代表围绕赛事主题讨论形成第二份金色倡议。青年代表们一致认为,培育一个有凝聚力和繁荣的社区,专注于包容性参与、可持续增长和共享利益是其共同愿望,而六国青年一定能够共同建设一个和平、安全、繁荣、美丽、友好的家园。这既是“邻里相处”的需要,也是青年人的共同志向。
复旦大学副校长周磊在开幕式上说,青年是创新的生力军,无论是人类居住区问题的创新解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意性方案,还是六国高校间各个方面的合作交流,最终都离不开青年人才的参与和贡献。青年人拥有无畏的勇气,无限的创意和无边的潜力,希望来自六国的青年才俊们专注于这次比赛,挑战自我,通力合作,相互学习,取得良好成绩。同时希望又不止于此次比赛,而是使创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以青春力量共建创新共同体,播撒改变世界的更多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