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完成了在上海音乐厅驻演百场的目标,第二个百场征程7月11日正式开启——这个盛夏,它用持续到8月3日的第五轮驻演为上海市民和全国乐迷、游客“续杯”,再续海派民乐的传奇乐章。
青年报记者 陈宏
用匠心打磨刷新历史纪录
作为国内乃至全球首个民族音乐驻场演出,《海上生民乐》历时三年时间、四年驻演,凭借国内外观众的优质口碑,成为上海城市现象级、划时代的演出品牌。有评论说:“《海上生民乐》驻场版的‘出圈’,恰是大胆尝试运用科技与音乐、音乐与其他艺术元素的融合,实现创造性转化。”
确实,演出不仅保留传统民乐的韵味与精髓,更在不断创新中跨界融合书法、国画、戏曲、舞蹈等多样文化元素。一系列既有民族特色又具国际视野的海派民乐作品,通过现代舞台技术和表现手法,视听互融,沉浸式的国乐体验让观众与艺术家们进行心与乐的互动对话。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不仅让民族音乐焕发出了蓬勃生命力,也符合各年龄层国内外观众的审美需求。
此轮开幕上演的《酒歌》由琵琶演奏家李胜男与刘嘉演绎,双琵琶深情诉说霸王别姬的千古绝恋,细腻的演奏再现霸王的英雄气概和虞姬的刚柔并济,民族音乐与京剧唱词和表演交相辉映,动情至深,荡气回肠。唢呐演奏家姜峰带来的《穿越》引发雷鸣般持久的掌声和欢呼声,他走下台与观众击掌互动,融合电声、摇滚等多样时尚元素的表演,让不少观众也跟着节奏舞动起来,点燃这个国乐之夏。
多轮的打磨,证明只有过硬的品质才经得起观众和时间的检验。驻演让乐团主创团队有机会对作品进行反复地打磨与提升,他们根据观众反馈与自身感悟,不断调整与改进,这种精益求精的艺术匠心,渗透在舞台方方面面的细节之中。此外,借助驻场的演出平台,上海民族乐团以演促练、常演常新,积极培养海派民乐青年人才梯队,各声部中流砥柱业务骨干们不断精进技艺,并带领乐团一批批新生代95后、00后年轻演奏家们脱颖而出、互学互鉴,通过演出实践飞速成长,不断汲取经验迸发灵感,让国乐传承焕发持久的艺术创造力与生命力。
国内外口碑破圈吸引更多观众
在上海这座充满活力与文化气息的国际化大都市,海派民乐也随着这座城市的脉搏而跳动。“潮”玩千年国乐,有观众直言演出仿佛一场“民乐+”中国文化展:“刻进骨子里的中华文化DNA动了!”值得一提的是,《海上生民乐》在年轻观众群体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许多年轻观众表示通过这场演出重新认识了传统民乐的魅力所在。不少观众早在去年收官时便表达了对驻演回归的期待,而暑假的档期也让更多青年学生、家长与孩子,甚至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演,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每当我来欣赏中国传统音乐时,我的心跳和呼吸都会加快,我的想象也会随着音乐变得狂野而奇妙,因为这样的民乐太美妙了。”对外国观众而言,《海上生民乐》给予他们灵感,其中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民族乐器和中国故事,更引发他们的好奇,“不敢相信这么古老的乐器还能演奏,真的太棒了!这里面的中国音乐不仅有对传统的传承,还有融合现代的创新,这样完美的结合,非常震撼。”
自首演以来,演出迎来东西方多个国家的观众,海派民乐与世界音乐的融合让他们感到惊喜与有趣,也逐渐了解并喜欢上中国音乐与传统文化:“这已经是我第三次来欣赏上海民族乐团的作品了,我们需要这样的音乐,他们的表演融合了过去和未来、东方和西方,观众就像沿着丝绸之路前进,这也是前浪与后浪的融合,因此我们需要这样的音乐来真正将世界联系在一起。”
据悉,第五轮驻演暑期再次与观众见面,《海上生民乐》也推出了多种票务优惠政策。不仅有“双人套票”活动,还有学生票半价活动,在“海上生民乐”演出当天凭本人学生证或学籍卡原件至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11号门票务中心可现场购买学生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