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刘秦春
本报讯 无论是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还是基层治理的细微之处,青年人的力量不可或缺。今年暑假,一群怀揣着梦想与激情的大学生选择踏上归途,将他们的青春足迹深深烙印在家乡——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的热土之上,用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贡献着属于他们的青春力量。
“回到家乡,我希望能将自己的社会观察、感悟思考、调查研究等成果收获转化为实用性举措,为南桥贡献自身力量”。徐嘉玮正是这批怀揣梦想的大学生之一,曾以志愿者身份为南桥镇小学生提供爱心暑托班服务。
如今,徐嘉玮已经从一名热心的志愿者蜕变为南桥青年的一员,实现了身份的华丽转变。她决心将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的观察、感悟和体会等转化为推动南桥发展的实际行动,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为这片土地贡献青春力量。
近年来,南桥镇团委做深做实“青凤归巢”工作站,组织返家乡大学生参与暑期实践及志愿服务平台,积极为大学生们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实践舞台。从双向选择到岗位匹配、从成长跟踪到就业创业服务,努力实现大学生找得到、想回来和能依赖的枢纽作用。目前,南桥镇正处于大经济、大城建、大乡村、大治理的大好发展时期。在这里,大学生们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今年,在镇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支持下,30余名大学生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农村和社区等岗位进行实践锻炼,50余名大学生参与到暑期志愿服务项目中。他们用实事为先的态度将大局发展作为个人发展的目标,他们深入调研、实地走访,真切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期盼,他们追求实际、确保实效,为南桥这个好地方贡献南桥青年应有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的南桥暑期实践活动中都会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学长学姐”,他们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已经二次、三次甚至每逢寒暑假便积极参与南桥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其中,来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沈宇诚便是杰出代表,已然成为沈陆村的“编外人员”,用不懈地努力践行着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返乡,是为了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力量,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实践,是为了在磨砺中成长,在挑战中蜕变,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最耀眼的光芒!”来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瞿逸凡向首次参与暑期实践项目的大学生们分享道,他曾积极参与多岗位实践项目,从机关到乡村、再到市民群众关注度高的文体服务岗位上,每处都留下了他扎实工作的身影。
邵雪思作为带教导师,连续三年指导了六名暑期实践大学生,引导他们完成了文娱场所检查、暑期文体活动排练和大型活动场务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她对这些大学生的工作态度与专业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认可了他们在实践中的成长与贡献。今年,邵雪思再次承担起带教重任,迎接了两位新的暑期实践大学生,鼓励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挖掘自己的潜力,锤炼品德修为,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
这场青春与故土的深情重逢,不仅是大学生们对家乡情感的回归,更是他们与家乡发展同频共振、携手并进的生动实践。在这场实践中,大学生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思维,为基层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新灵感、新策略与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