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来自法国里昂的艾尔撒在为区分京剧“韵白”和“京白”而努力,对于还不会说中文的她来说,两种念白好像都差不多,但她也知道,这代表了中国京剧最奥妙的精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法师生京剧体验班昨天在上海京剧传习馆正式开班,来自法国的留学生们跃跃欲试,“能好好学习中国国粹,那真是太棒了。”他们说。
艾尔撒这次到上海是来参加交大医学院的交流和进修的。来到陌生的国度,她有点紧张。不过,看到自己虽然不会说中文,就被允许进入实验室,她感到了中国人的好客和对她这个外国人的信任。这也让她对学习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想更多地了解这个国家。
但是作为中国国粹的京剧哪有那么容易学习?“韵白”与“京白”,“上团”与“尖团”,“湖广音”与“中州韵”,光要分清这些就很难了。更不要说,要完整地学唱几段戏。不过艾尔撒说,她会努力,因为她爱中国。
这个中法师生京剧体验班由上海京剧院和上海交大医学院共同主办,参加的都是交大医学院中法联合学院的学生,有中国学生,还有法国留学生。在艾尔撒他们来到上海之前,中法联合学院里的中国学生已经捷足先登,他们和上海京剧院的老师们已经学习了《定军山》选段和《梨花颂》,而随着法国学生的到来,这个京剧体验班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
上海京剧院的老师告诉记者,在接下来为期三周的京剧体验课程中,他们为学生们量身定制了京剧学习课程,不仅让他们了解京剧,还让他们会演京剧。考虑到语言的问题,所以尽量让他们演的比唱的多,将着重对法国学员们进行走边、水袖及踢枪等身段动作的训练,并在课程结束后奉献一台中法学生联合的《京剧风采》汇报演出。他们希望通过此次学习,一方面能够让中法学生在近距离感悟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的同时,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他们自觉肩负起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者和弘扬者的神圣使命;另一方面能够让来沪交流的法国师生亲身领略到京剧的独特魅力,让国粹艺术成为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明亮窗口。
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对记者表示,2024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上海京剧院曾多次出访法国,甚至很多作品都改编自法国名著。比如2008年他们根据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浪漫主义小说《巴黎圣母院》改编创排了新编京剧《情殇钟楼》,既忠于原作精神,又遵循中国戏曲的艺术规律,以京剧之“形”包装雨果之“魂”,希望以此吸引更多的国际友人关注并了解中国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