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都市

去高校,给科技梦播一颗种子

记者 刘晶晶

本文字数:1012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本报讯 昨日,由上海市科协、上海市教委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以及中船上海船舶工业有限公司共同组织实施的“科技梦·青春梦·中国梦”2024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上海科学营在同济大学正式开营。今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将参加上海科学营为期7天的精彩活动。

    “时速600公里的磁浮在同济嘉定校区世界唯一的高速磁浮工程试验线上起跑,全球首套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多交通参与者测评系统一周前刚刚在同济发布,国内首个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实验平台、国内首个整车汽车风洞都坐落在同济的校园内,在海洋科学领域,同济正牵头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和国家岩心库。”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润向台下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们介绍同济大学的科创成果,让同学们对未来7天的夏令营生活充满了憧憬。

    “科学的起点就是不相信,不相信才要创新,不相信才有新的思路。”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则这样告诉对科学有梦想的青少年们。六大分营科学家代表都以视频的方式寄语营员,他们希望青少年们要读好时代之书,在怀疑中埋下追寻科学真理的种子,在任何环境下,都要不断求索、不断努力、不断追寻,学习科学家精神,树立科学报国理想。

    昨天举行的“开营第一讲”上,国家海外优青、上海海外高层次特聘专家、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黄岩军则讲述了汽车人的中国梦。他讲述了几代中国科学家在汽车领域孜孜不倦地努力攻关,实现国内汽车产业追赶国际先进水平,乃至实现换道超车,成为新能源汽车领跑者的精彩故事。营员们为中国汽车人的故事所感染,纷纷表示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锻炼创新思维,用科技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记者了解到,昨天起,这些青少年们就正式开启了七天的科学营生活。其间,营员们将踏入美丽校园,体验科技文化活动;聆听科学巨匠的前沿分享,与知名学者面对面交流;走进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创新平台,领略大国重器魅力;穿梭在高新技术园区、科普场馆、历史建筑、名人故居,从科学技术、历史人文中认识上海、了解上海;结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书写一段关于成长、友谊与探索的故事。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都市 A08去高校,给科技梦播一颗种子 记者 刘晶晶2024-07-22 2 2024年07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