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举办的上海书展是全上海乃至全中国读书人的盛大聚会。202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将延续“老时间、老地方”,于8月14日至20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
今年上海书展单日场次与去年一样,分别设置日场、夜场。日场时间为9时至17时,16时30分停止入场;除周五、周六外的夜场时间为17时至21时,周五、周六两天夜场延迟半小时即21时30分闭展,均为20时30分停止入场。本届书展继续全面实行电子票,实名绑定后购票。门票已从昨天17时开始在大麦售票平台预售,市民读者可按需选择场次购买。同时,为进一步方便中老年读者购票,全市30家新华书店门店设置线下购票服务网点,读者凭身份证由现场工作人员协助购票。
■07
第20届上海书展注定会与众不同。记者昨天获悉,2024上海书展8月14日到20日将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今年书展尝试“破圈”,实现文体旅商联动发展,读者不仅能在此买书,还能与影视、动漫、游戏相遇。书展的预售票昨天下午5点开始在网上发售。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关键词一:破圈
今年已经是第20届的上海书展,又迎来一次巨大的转型。有关方面提出,今年书展要充分体现文体旅商展联动发展,要体现“夜间经济”的吸附效应,要承接暑期档上海文旅的溢出效应,还要对接“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的集聚效应,延续巴黎奥运会“赛事经济”的长尾效应等。
这么来看,今年上海书展确实很忙,肩上的担子也不轻。书展指导委员会负责人告诉青年报记者,书展目前的一切转型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字:“破圈”。书展不仅仅只有图书,还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内容。
这次书展提出“1+1+X+N”的办展模式。第一个“1”是上海展览中心的书展主会场,“X”是遍布全市的若干个分会场,“N”是设在福建三明和新疆喀什两个上海对口帮扶地区的分会场。第二个“1”,就是设在上海展览中心对面上海商城里的一个全新的“艺术图书展销区”,这里面不光销售书,还销售故宫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文博机构的文创产品。书展卖起了博物馆文创,这显然就是一种“破圈”。
今年书展还在“阅读+”方面做足了功夫。有鉴于之前《繁花》和《千里江山图》等文学作品的成功艺术化改编,这次书展里还会出现一批改编自图书IP的影视、游戏、动漫和舞台艺术作品。在不断“破圈”的努力之下,整个上海书展前所未有地立体起来,这可能是读者见过的最丰富的一届书展。
关键词二:佳作
“图书+阅读活动”从来是上海书展的两个拳头。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书展的活动总数将超过1000场,其中很多活动都是“首发”“首展”和“首签”,体现了作为平台高地的上海书展的地位。
重量级的活动包括上海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推广活动、上海国际文学周、主题出版高峰论坛、上海书展阅读盛典、数字融合出版全国精品展、全国首届知识博主大会、上海书展20周年回顾展、“国学七天七堂课”等。其中,主办方特意向青年报记者推介了数字融合出版全国精品展,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很多AI出版的内容。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地影响到作品创作和图书出版,在这个展览中可以看到出版的未来趋势。
上海书展从来不缺好书。世纪出版集团这次拿出了上万种图书参展,其中新书就有两千多种。除了主题出版力作,还将带来全新升级的《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根据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千里江山图》改编的同名长篇连环画、《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新出十册等新书力作,充分体现了书展的“上海元素”。
很多出版社都以上海书展为档期,推出好书佳作。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就推出了《早安,曼德拉先生》和《默克尔:女性的力量》两本关注“多元文化和多重角色下的女性成长”的新书。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张帆认为,《女性的力量》体现了“生活政治”的理念,即政治要抵达生活,展现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生活。“两本书都呈现出了强大的女性力量,男性与女性应该是相互成就的。”
关键词三:人性化
做到人性化,让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公平地享受到优质服务,是上海书展一直努力的方向。去年书展全面实现了电子门票,今年书展预售为了照顾中老年读者,在全市30家新华书店里设置了线下购票服务点,协助中老年人群线上购票。书展举办期间,主会场也将设置便民服务点,提供现场售票服务。
主办方提醒读者注意,今年的所有电子门票都需要实名绑定,读者可以在参观前就绑定好,这样可以加快入场的速度。书展现场将提升防暑降温、便利餐饮、医疗保健等现场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关怀“一老一小”等弱势群体,设置残障人士及老年人群体专用通道;及时准确发布交通指引、观展指南、活动安排等,进一步优化票务管理服务。
今年书展依然是“日场+夜场”的模式。工作日的白天场从早上9点持续到晚上5点,夜场从晚上5点持续到晚上9点。周五周六两天夜场延长半小时,到晚上9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