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盛夏,酷暑难耐,不少市民都喜欢下水消暑降温。其中有些人就将目标瞄准了河道、湖泊等公开水域。野泳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尽管明令禁止、反复呼吁,为何野泳者仍年年到公开水域展开“冒险之旅”?
青年报记者 蔡娴
野泳者玩起“猫鼠游戏”
最近,普陀区蔡家浜成了野泳热议的焦点。记者前往该野泳网红点进行了实地探访。记者在蔡家浜看到,河道旁都架设了护栏,并配有多块醒目的警示牌提醒市民严禁游泳。经过加强监管,来此野泳的市民已大幅减少,但仍有“拦不住”的零星野泳者和巡逻人员玩起了“猫鼠游戏”。
记者在午间监管人员休息时段来到蔡家浜时,虽是头顶烈日,仍有野泳者在水中畅游。记者询问正在河道旁清扫的环卫工人,得知由于最近一直会有人巡逻,野泳现象比以前少了很多,但还是会有人来。比如早上5点多,有野泳者会赶在监管人员到来之前,就来这里游泳,像是在“打游击”。
“很多来这里游泳的人都声称自己水性好,其实还是很危险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去年有外卖小哥因在此游泳而溺水。记者发现,蔡家浜附近桥下有不少午休纳凉的外卖小哥,河道边也不时有骑手经过。在探访期间,就有路过的骑手看见有人在此游泳,便上前询问,得知暂时无人看管时,便在一旁停好电瓶车,随即下水加入了野泳的行列,并无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记者从长征镇河长制办公室了解到,蔡家浜原南起云岭西路,北至金沙江路,由于部分河段存在河道坍塌、淤积等现象,河道水质较差。经普陀区河道改善工程提升,截至2022年,共疏浚蔡家浜河道约382米,新开蔡家浜河道约741米,河道水质长期稳定在iii类及以上。其中,新开河道蔡家浜(云岭西路至光复西路段)因配合沿线公司施工及道路通行需要,暂时未与其他河段联通,形成了约500米的封闭水体。
正是由于这段封闭水体保持了较好的水质,在野泳圈内被口口相传,加上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常常有外区市民驱车前来,让这里成了今年野泳圈内的网红。
“蔡家浜最深处超过2米,水下部分区域遍布水草,不适合游泳。”长征镇河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陈开凯表示,“因为发现了不少野泳者,属地一方面增设警示牌,提示大家不能下水游泳,另外安排巡河队伍每天不定时巡查,发现游泳人员就劝阻。可能由于短视频等途径的传播,今年发现野泳人数又有增加,河长办联系派出所民警,多次联合执法,目前巡河队伍开始常驻固守。”工作人员表示,劝阻起到一定的效果,特别是民警出现时。但还是有一些居民不理解,有抵触的情绪,会通过耐心沟通设法解决。
安全事故不断但“泳”者无畏?
除了蔡家浜这一新晋网红点,记者还在社交平台上看到,野泳圈内流传着一份野泳“胜地”名单,最为知名的有松江华亭湖、嘉定远香湖、金高路桥下、新江湾城河道等。对此,有网友评论,“新江湾城野泳已经泛滥成灾”。记者也前往野泳爱好者推荐的新江湾城河道进行了探访。
记者来到位于新江湾城生态走廊(一期)内的河道,发现河边仅有“保护水环境 珍惜水资源”与“水深危险 注意安全”的提示,并无明显的警示牌告知禁止游泳。记者仅在距离河道稍远的人行步道上,好不容易才在杂草丛生的绿化带里看到一块几乎被掩盖的提示牌,写有“严禁游泳、垂钓、烧烤”的字样,几乎无法起到警示作用。
一路沿着河岸继续往绿地深处走,在一块刻有“江南天池”字样的大石块旁,记者发现了岸边有野泳者留下的几双拖鞋,远处的河道上有人正在奋力蝶泳。旁边的树枝成了天然的衣架,正悬挂着野泳者换下的衣物。或许是为了便于野泳者赤脚行走,地面上还被有心人铺上了地垫。这里似乎已成为一处“成熟”的野泳据点。
其间,不时有野泳者陆续前来,记者还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从岸边步入河道游泳。虽然大爷身上穿有防护装备,但看着行动有些迟缓的老人入水野泳,不免让人心生担忧。“早早晚晚都有人,周末人更多。”附近居民告诉记者,这一带的野泳现象已经持续多年,每年夏天野泳者络绎不绝,这里也发生过几次溺水事故,但并没有阻断野泳者的热情。
其实,野泳的安全问题已数老生常谈,因此导致的安全事故频发。7月16日,就有一名野泳爱好者在宝山滨江公园附近野泳时,因水流湍急、体力透支,被困海中。恰好在附近的金山海警局执法员第一时间发现,迅速开展救援,成功将该名野泳者救助上岸。这样的新闻屡见报端,仍未引起野泳爱好者足够的重视。
[专家建议]
可规划适宜区域满足市民需求
同时加大执法处罚力度
那么,野泳现象为何屡禁不止? 公开水域游泳是否可行?普陀区最近就河湖生态环境、野泳等热门话题组织了一次“苏河议事厅”开展对重点河道“一河一策”的大讨论。基于蔡家浜河道水质清澈,风景怡人,又深得野泳者喜爱的现象,有长征镇居民因此提出,希望开放一些河道露天游泳,让市民纳凉解暑。对此,普陀区水务局回应:“不建议也不提倡在河道内游泳,一是健康原因,河道管理中对大肠杆菌等指标没有相关规定;二是安全原因,河道周边的安全设施没有按照游泳池的标准进行配备。”普陀区水务局表示,将积极探讨研究河道游泳等相关课题。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也向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邓智团进行咨询。邓智团表示,对于城市中野泳频发的现象,需要通过媒体、社区等方面,做好禁止在公开水域野泳的宣传,通过加深大家对安全隐患的了解,强化市民们的安全意识。其次,鉴于市民们存在对户外自然水域的向往,邓智团也提出,有关部门是否可以通过勘察、评估,规划出一些适合游泳的公开水域,配以安全防护措施,并设置标识牌加以区分,以兼顾市民需求和安全问题。
为了避免因野泳导致的安全事故,邓智团建议,可以加大对野泳行为的执法处罚力度,出台明确的处罚规则,同时,加强巡逻监管的密度。以此来减少野泳行为的发生。邓智团也列举了一些国外的相关做法,可以作为参考和借鉴。比如,澳大利亚规定游客在海滩游泳或戏水前需要了解海滩上的各种旗帜标识,并根据标识进行水上活动。插有两面红黄旗的标识之间、周围有海滨救生员巡视的区域是安全的游泳区域。同时,严禁在带有禁止游泳标识的海滩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