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郭颖
本报讯 第七届进博会已进入倒计时100天。进博会作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和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全面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成就和新机遇。今年,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更多进博人正在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多贡献。这其中,不乏95后年轻的身影,张尔嘉就是其中一个。
和客户交朋友
毕业于澳门城市大学的上海姑娘张尔嘉,所学专业是国际款待与旅游管理,可谓“科班出身”,目前她已在进博会展览部担任主管一职。记者面前的张尔嘉是一位典型的上海女孩,软糯中不失干练。
2018年张尔嘉大学毕业时,恰逢第一届进博会,对会展行业颇感兴趣的她如愿入职国展中心,成为进博人中的一员。张尔嘉相信,依托进博国际平台优势,可以快速实现自我成长、培养学习能力。就这样,七年来,她见证了每一届进博会,与进博会共同成长。
第一届进博会时,还是菜鸟的张尔嘉主要在后勤岗位见习,干的是场馆运营的工作。张尔嘉回忆道,那时的工作氛围非常紧张,但是大伙儿的心都很齐,大家集思广益主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经历了第一届进博会的历练后,张尔嘉迅速成长起来。2019年初,她凭借出色的英语沟通能力,正式转入进博会展览部,负责企业商业展——食品及农产品展区相关事务。有一家俄罗斯的饼干企业让她印象特别深刻,“每周邮件沟通不算,还三天两头电话交流,主要是给企业答疑解惑,企业也会向我们提出需求。”就这样一对接就是一整年,进博会布展期间,那家俄罗斯饼干企业的负责人安东来到上海,两人终于见面了。“ 他在‘四叶草’迷路了,我去接他,两人见面特别激动。”
工作重心从招展转至招商
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是参展商最多的展区,每年都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企业参展。今年,展商中既有来自欧美的全球龙头企业,也有来自东帝汶、贝宁等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
眼下,张尔嘉已经对接了100多家展商,由于每个国家的时差不同,而对接客户需要实时应答,那就意味着,她的工作时间是24小时。
六届进博会下来,张尔嘉从菜鸟成长为主管。
“招展方面,我们总结归纳并创新拓展了许多新路径:从传统的线上招展宣传,到走出去举办多国的海外招展路演;通过行业商协会、行业领军企业等重要单位作为引荐抓手,织密合作网;还有就是以会带展吸引更多展商加入进博会大家庭等。”张尔嘉总结了一些招展招商的经验,“从沟通角度出发,需要充分调研企业情况并听取参展商的参展诉求。”
从第一届到第七届,张尔嘉明显感觉到展商们对于进博会态度的变化。“他们原本以为只是6天的展期,没想到我们的各种服务和活动,贯穿了一整年,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了6+365带来的溢出效应。”
今年,针对进博会,推出了一系列入境便利化举措,这其中,也包含了张尔嘉和伙伴们的努力。“我们每年都会收集展商的建议需求,归纳总结后再跟相关职能部门联系。今年海关先后推出了通关便利化等一系列措施。”
进入进博会倒计时100天后,进博人将收尾本届进博会整体招展,工作重心转移至招商和展务工作。
现阶段,张尔嘉一天的主要工作包括:参展商答疑解惑、展务进度跟进、宣发素材征集、配合招商活动等等。“我希望自己能肩负起进博人的使命,不断完善个人工作能力、提高国际视野、学习前沿知识,使每一份期待都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