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六安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铸就了大别山精神。上海与六安相隔千里,红色基因却一脉相承。“红漫大别山——上海、六安红色文化文物展”昨天起至9月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专题展厅对外展出。
本次展览以六安红色历史为主线,重点展现上海与六安之间革命思想传播和党组织建设的过程,深度回顾大别山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记忆,讲述一段波澜壮阔而又熠熠生辉的六安革命史,展现上海、六安两地薪火相承之谊。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
策展人中共一大纪念馆陈列研究部助理馆员林得菊指着第一部分“星火燎原”聚焦建党和大革命时期的展板告诉记者,当时,六安进步青年在上海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蒙,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参与革命事业,将革命的火种带回家乡六安,在巍巍大别山掀起大革命风暴的历程。此次展览展出了中共一大纪念馆馆藏的一本《1923~1926年上海大学毕业生名册》,名册里,记录了安徽六安籍学生王逸常等人的就读信息。据了解,本次展览主办方携手合作,精心梳理上海、六安两地红色遗产和文博机构珍藏,遴选60件珍贵文物史料。其中一部分系首次在上海亮相展览,包括刘伯承穿过的皮棉裤、许继慎烈士使用过的砚台等革命先辈的遗物。
“刘伯承将军的这条棉裤背后也有一些小故事。当时行军打仗天气非常寒冷,物资储备也很紧缺。那个时候,毛泽东同志十分关怀作战情况以及物资储备。实际上,当时军需用品,包括棉裤等都是非常紧缺的。当时,就发动了当地群众自制棉裤,这条棉裤就是那个时候军民共同制作完成。”林得菊说。
六安市文物保护中心(皖西博物馆)副主任杨四好介绍,此次两地共同开展的红色文物展览,六安一共拿来了39件革命文物,其中,六安市皖西博物馆提供的许继慎烈士使用的一方砚台,就是他在家乡1924年上学时候用过的一方砚台,后来参加革命,当上红一军军长,在他牺牲以后,他家人就一直收藏着这方砚台。而许继慎烈士与上海也有很密切的关系,他早期革命在上海都有生活战斗过的足迹。“革命文物承载红色文化,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这些文物都具有珍贵的革命历史和文献价值。”杨四好说。
从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出发,革命的星火迅速蔓延至大别山麓。黄浦江畔的缘起与淮水之滨的传承,共同谱写了中国革命的壮丽篇章。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表示,希望以此次合作办展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上海、六安两地共同传承红色文化走深走实,打开两地红色文化宣传领域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