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本报讯 铲翻的机器人,撞飞的护甲,锤坏的顶盖,一击致命的KO……踩着暑假的尾巴,昨天,上海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上海市青少年机器人竞技大赛决赛在黄浦市民健身中心举行。从5月开始经过12场资格选拔赛,共有317名选手晋级决赛,现场呈现了一场科技与竞技、少年与AI智能碰撞的魅力盛会。
“太棒了!”8岁的黄星尘用机器人的武器铲子攻击了对手,成功让对方翻车,在裁判倒数10秒后,对方机器人依旧无法翻身,这也让黄星尘成功晋级了U8-U9组别的决赛。留着西瓜头的黄星尘今年暑假才开始接触机器人竞技,有编程基础的他很快就能操控机器人行走、进攻。第一次参赛他也对自己信心满满,一路比赛,他用“铲”的技术成功打败了三名对手,“比赛过程紧张激动,能赢得比赛很开心,输了也没关系,我可以向其他人学习。”
来自上海少年科学院的孙娴蕴带着她的翻盖“孙悟空”机器人参加了U10-U11组别的对抗赛,眼看已经把对手的机器人逼到了陷阱区附近,但因为她按键过猛,自身机器人的武器铲子反弹,把自己弹进了陷阱区。“第一次参赛强调经验收获,明年我会再来的。”孙娴蕴平时喜欢科创,今年暑假才开始接触机器人,学过动力学的她很快就能组装属于自己的机器人。“这也是自我挑战、不断摸索的过程。”
本次比赛总裁判长林琦是亚运会执裁、国际裁判,在他看来,这一新兴比赛项目很锻炼青少年,“参赛的机器人都是青少年组装而成,一方面锻炼了孩子智能智造能力,另一方面在参赛过程中锻炼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感受竞技体育的魅力。”
主办方之一上海市黄浦区体育总会介绍,机器人竞技是2023年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的表演赛项目,上海第四届市民运动会将其正式纳入比赛项目,这是继电子竞技运动后最热门、最火爆、最前沿的科技竞技项目。今年在俄罗斯喀山举办的首届未来运动会也纳入正式项目,“举办市青少年机器人竞技大赛,也是因为机器人竞技未来将有更多的国际赛场,将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