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图/受访者提供】
在黄浦区,说起红色故事,很多学生立即会联想到微课——“顾老师讲红色故事”。这个由上海市大同中学历史教师顾博凯姓氏命名的红色全媒体微课,如今已推出了三季,16集节目深受广大学生和青年网友的喜爱,甚至有不少人“催更”。而作为主讲人,从教14年的顾博凯也成为不少学生口中的“网红”老师。
“我希望我这个‘网红’是通过网络来传播红色文化,希望这个‘红’能够体现我传播内容的正能量。”顾博凯说。
学生评价:微课干货特别多,很下饭
黄浦区红色资源丰富,已查明的革命遗址遗迹有140多处,数量位居全市第一。2018年,为把红色故事讲好,黄浦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打造了微课“顾老师讲红色故事”,每集8~10分钟,大同中学历史老师顾博凯成为主讲人。
第一季微课中,顾博凯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和回顾优秀纪录片的基础上,确立了聚焦建筑、展现人物风貌、突出关键时刻、讲好深刻影响这些模块与重点。从近代上海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入手,将中共一大会址的传奇故事和一大代表的不凡经历展现在广大学生面前。
“目前‘顾老师讲红色故事’已经完成了三季,共16集。按照计划,今年年底我们会完成第四季的拍摄,寒假期间正式推出,以方便学生观看学习。”顾博凯介绍说,微课第一季、第二季都只是聚焦一个红色遗址遗迹,第三季则通过一个点来辐射到多个点。而即将拍摄的第四季,也会有些变化。
“前三季聚焦的基本是解放前的黄浦和上海,第四季我们将主要聚焦解放之后上海的一些变化,从内容上可能更接近孩子们的生活。我们也会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加入一些与课堂当中学的内容可以相融通的内容。希望通过这个微课,让同学们在历史学科学习的方法、思维方面能有收获。”顾博凯说。
“顾老师讲红色故事”自推出以来,受到了广泛欢迎,吸引了不少学生“忠粉”。“在高中之前我就已经听说过‘顾老师讲红色故事’,没想到进了高中之后,顾老师正好就是我的历史老师。”复旦大学历史系学生金昭佑是大同中学毕业生,高中期间她赶上了第三季“上新”。金昭佑说,系列微课对高中生历史学习非常有帮助,“虽然它时长不长,但干货特别多,很下饭!”在金昭佑看来,顾博凯上课非常幽默风趣,学识也很渊博,因此历史课成为她每天最期待的一门课,“他总是能把历史知识用非常诙谐幽默的方式讲给大家。”
教学生学会思考历史、分析历史、看待历史
在很多人眼中,历史这样的学科就是“背多分”——只要背得多,就能多得分数。真是这样吗?历史课应该要怎么教?顾博凯认为,历史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动态变化的。
刚参加工作时,顾博凯面对的是出生于1992、1993年的学生,只要老师把问题和一些事件分解清楚,学生听明白了,也就觉得这些知识掌握了。“他们的学习方法或学习动力跟00后是不一样的,现在的00后,随着眼界的开阔及网络的发展,他们获取信息的方法要多得多,所以在教授他们的过程中,以传统或者以往以老师讲为主的方式就不再那么吸引人了,因为这些内容他们从网上都可以获取,没必要听你讲。所以现在上课时,更注重学生的一种体验。”顾博凯说。
在最初拍摄、制作“顾老师讲红色故事”微课时,顾博凯并没有想过能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多大作用,但随着拍摄制作的不断深入,他对党史的了解更深刻,对细节、内容的把握也更多,反馈到课堂上,当他给同学们讲述党史内容时,就比以往更生动。系列微课都是实地拍摄,在上课时遇到相关的内容,顾博凯就带着学生去涉及的红色遗址遗迹参观学习,这形成了课内课外的联动,课程也变得更加生动。
比如,在讲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相关历史知识时,顾博凯先让学生上课、看视频,然后带他们去了南昌路100弄2号的老渔阳里。站在二楼窗前,他让学生观察:“你们看,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弄堂左右两侧的出入口,一楼开会的时候,只要有人站在这里,一旦弄堂两侧有什么危险情况能一眼看到,就可以及时提醒。”顾博凯还让同学们观察石库门的建筑特点——由于前后相通,从南昌路100弄进去,经过一个厨房,穿出去就能到另外一幢建筑。“所以,石库门能够成为革命的庇护所,除了‘在租界中’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原因外,与其本身房屋的构造和弄堂的建设也是有些关系的。”
在顾博凯看来,这些内容在课堂上讲,学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但到现场一看就很直观,“要让学生多去体验,体验之后觉得跟老师讲的是一致的,或者老师说的在体验中感受到了,他们才会信任老师,进而更认真听取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
顾博凯坦言,历史学科不是“背多分”,通过一定的设计与引导,也可以是“高言值”课程。“古代史可以让孩子们到博物馆去看文物,近现代史一方面可以将保留下来的遗址遗迹作为教育学习的素材,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老一辈的口述史来学习。”他透露,“顾老师讲红色故事”第四季将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听家里长辈谈谈改革开放以来的变迁,或者从一个家庭的角度来看社会发展,“这会让他们觉得,历史并不是一个过去的事情,而是对现在仍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一个一脉相承、彼此相继的过程。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希望学生不仅在我的课堂上收获历史知识,更要学会去思考历史、分析历史、看待历史,让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一个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