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刘秦春
本报讯 在上海市奉贤区,95后女孩龚雨欣通过开展“田间学校”,与同事一起推广科学养鸡技术,惠及周边农户。龚雨欣还创办了“雉趣园”,融合科普与文旅,吸引游客超10万人,推动奉贤当地产业融合发展。
现代化养殖赋能周边农人科学养鸡
龚雨欣是上海红艳山鸡孵化专业合作社市场部负责人,曾荣获“青村镇十佳乡村振兴践行者”称号。龚雨欣读书时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2021年选择回乡创业。“乡村发展大有可为,我很看好合作社未来的发展。”她说。
龚雨欣主要负责合作社的市场相关的工作。她坦言,刚开始加入的时候是雉鸡方面的小白,要边学边做边摸索。“最初我对雉鸡的养殖方面、相关市场的动态等都不太了解,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去学习,一边摸索一边成长。”
据她介绍,合作社用十年的时间培育出了国内首个人工培育雉鸡新品种“申鸿七彩雉”,该品种于2020年5月列入新修订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和“上海市地方保种品种名录”。和性状不稳定、未经培育的雉鸡品种对比来看,这一新品种的雉鸡产蛋量更多,体重较大且肉质较好,抗病力也更强。
在科研上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合作社还开设了“田间学校”,带动越来越多的周边农户科场学养鸡。龚雨欣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举办了10余场“田间学校”培训,单去年培训人数就达到了800余人。“想通过培训,结合劳动研学新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科教基地作用,将农业知识科普与农业实践体验深度融合。让更多人了解养殖技术。”
科普加文旅助力家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021年,合作社利用种源优势以及技术,组建开设了“上海雉趣园文化交流中心”。形成以雉鸡为主题,集农业科技生产、农业观摩体验、农业文化传播及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开园至今已接待游客10万余人,深受广大上海市民的好评与喜爱。
据龚雨欣介绍,上海雉趣园文化交流中心占地近500亩,以雉鸡养殖和生态种养为主线,分为三大板块,包括雉鸡核心养殖区、生态种养展示区和科普互动体验区,将雉鸡养殖、生态种植等现代都市农业的相关知识通过科教基地的生产流程予以展示。有不少学校组织学生来到这里开展研学活动。
除了交流中心,龚雨欣还在尝试打造“奉贤小龚在养鸡”的个人IP,她在上面分享了自己在奉贤养鸡的日常,科普科学养鸡的一些技术和知识。
合作社未来还计划举办雉鸡节,推广和宣传雉鸡这一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我们希望通过多产业融合的方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们还希望吸纳更多年轻人加入团队,共同推动雉鸡产业多元化发展。”龚雨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