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青年

走进文化地标 回望历史缅怀先烈

记者 刘春霞

本文字数:1146

    同学们在周公馆开展研学活动。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本报讯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临近国庆节,上海市光明中学的学生们走进沪上知名文化地标,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在回望历史的同时不忘传承先辈精神。

    黄浦剧场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35年5月24日,由田汉、聂耳作词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正是在这里演唱并迅速传播,使黄浦剧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歌唱响地。走进黄浦剧场,高中生们在一件件展品前驻足,一张张图片仿佛把他们拉回了风起云涌的国歌创作年代。

    在参观学习的同时,同学们还在黄浦剧场观看了舞蹈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这是一部以舞蹈为载体,讲述革命故事的舞剧,它在历史悠久的黄浦剧场上演可谓意义非凡,通过优美的舞姿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观影过程中,同学们被影片中紧张的剧情所吸引,也被主人公不畏艰险、忠诚勇敢的精神所感动。

    “整部电影以舞剧和电影穿插的独特艺术形式,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与坚韧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汪馨怡同学说,其中李侠烈士的形象尤为突出,他的无私奉献、坚定信念以及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深深触动了同学们的心灵。

    除了黄浦剧场,光明中学的学生们还在老师和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位于思南路73号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周公馆),开展红色研学之旅。光明中学基于法语特色,设立了“周恩来班”,开设了《梅香溢远》思政课程。此次红色研学之旅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周恩来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走进这座三层西式花园楼房,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这座看似普通却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如同一个时光宝盒,缓缓揭开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沈纪池同学说,在这里,同学们看到了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生活和工作的场景。那简陋的桌椅、陈旧的床铺,无不彰显着他们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将努力传承红色基因,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光明中学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开展了丰富的馆校合作活动。今后,学校将继续深化馆校合作,引领学生将周恩来精神的内核和思想价值镌刻为成长的印记,为祖国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青年 A06走进文化地标 回望历史缅怀先烈 记者 刘春霞2024-09-19 2 2024年09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