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青年,一幢见证近代上海百年更迭的大楼,一位勤政为民的市长,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人文品格的城市,带给我们丰厚的记忆和启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以不惧牺牲的勇气破坏一个旧世界,涤荡一切污泥浊水,一往无前的气魄和智慧,建设一个新社会、人民的新上海。”在茅丹的娓娓道来中,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江西中路215号的上海老市府大楼(原工部局大楼),曾经卓绝的历史犹在眼前。
青年报记者 冷梅
历史性合围壮举
连接大楼的过去与未来
上海老市府大楼始建于1914年,竣工于1922年,是黄浦区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的核心建筑,是上海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个所在地,也是上海市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地,这里留下了新中国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同志的工作身影,在上海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象征意义。
外滩投资集团下属新黄浦资产公司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办公室副主任茅丹,荣幸成为陈毅展览第一批首席讲解员。如今站在修缮后的百年大楼内,历史性的合围壮举,见证了这栋建筑的变迁,也迎来了它城市更新的美妙新乐章,这一历史性时刻让茅丹颇为振奋。
在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中,黄浦区把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依托老市府大楼内原陈毅市长办公室及相邻建筑空间,充分挖掘历史建筑中的红色基因,策划举办“建设人民的城市——陈毅市长办公地旧址主题展”。
主题展共分两层,一层为序厅,二层共有三个展示空间:回廊正中区域是本次展览的核心展品,即1950年5月28日,陈毅市长为上海解放一周年纪念题词“上海人民按自己的意志建设人民的新上海”的纪念碑;主展览区“建设人民的城市”通过四个篇章——“完整保全上海”“建立新生政权”“应对各种挑战”“建设人民城市”,以珍贵的历史照片回溯解放之初上海“万千改天换地手,遂使沧海变桑田”的历史,定制的六角道具台展示了百年大楼的模型和留存的老物件;另一主展览区为陈毅市长办公室旧址场景复原,在一桌一椅、一纸一笔中让参观者穿越时空,赓续精神,致敬缅怀老市长。
作为黄浦“新青年”讲师团讲师,茅丹全程参与了主题展试运行期间的讲解筹备工作,讲解稿由团队精心设计、反复打磨,讲解词逐字逐句对照不下百遍。“为让红色故事深入人心,我对照80余幅展陈照片、数十件展陈实物认真查找相关史料、熟悉相关背景,准确掌握照片和文物背后的故事,一遍遍地进行实地演练,其间因用嗓过度导致声带受损喉咙嘶哑,哑了就练无声讲演,确保10000余字的讲解稿脱口而出,讲解生动。”
一砖一瓦间,书写人民城市的新华章
展览所处的百年大楼作为市级文保建筑,一砖一瓦本就是弥足珍贵的展品,也是承载城市红色记忆的重要文化空间。
“中间我们看到的这一巨幅照片,正是1949年10月2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市政府大厦升起全市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场景。图片通过科技扫描、AI 修复,成为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同样作为陈毅展览第一批首席讲解员的还有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 策展人/策展经理俞未,他指向大楼旋梯中部最重要的一幅巨型画作。
在回廊中,展览设计了4个艺术台体装置,与大楼原貌空间吻合,既简约地展示了百年大楼的历史,又可作为展览的索引。百年大楼,见证了许多国际名人的到访。1923年1月,爱因斯坦第二次来沪,在工部局大楼礼堂用德语讲解“相对论”。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1949年5月28日,人民政府的成立仪式就在这里举行,从此这座历经沧桑的建筑回到了人民手中。
照片上呈现了上海居民在九江路附近拉起横幅,写着“欢迎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从1949年5月到1956年5月,这座大楼作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机关办公大楼,它见证了上海解放之初所发生的深刻变革。百年大楼,也见证了上海从饱受列强欺辱到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
在日常讲解中,俞未和茅丹带领参观者将视线移向题字碑,它也是整个展览的镇馆之宝。这块题字碑正是解放上海一周年时,由陈毅市长题词的纪念碑,成为这座回到人民手中的百年大楼的“压舱石”。“建设人民的新上海”也契合了当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成为本次展览的主题。
在他们的讲解课件中,还记录了陈毅市长十分重视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上海解放之初,军管会在接管上海交响乐团时,认为团里人员复杂,且有三分之一是外国人,演出的节目洋里洋气的,工农兵听不懂,准备解散交响乐团。这件事在陈毅市长那里通不过,陈毅说:“交响乐是文化,是艺术,是好武器,上海这样的城市,也应该有自己的交响乐团嘛!”于是上海交响乐团就这样被保留了下来,从嘈杂的菜市场搬到环境优雅的花园洋房。
陈毅市长重视知识和知识分子,上海要搞科学会堂,就是陈毅市长提出来的,这个提议尤其得到了科学工作者的欢迎。此后,由陈毅市长亲笔题写的“科学会堂”出现在南昌路上一座富有气派的建筑上。
当时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有一次会议上,有人看陈毅市长面前放着一份稿子,还不时低下头看看,后来发现竟是一张白纸。会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要用空白的稿纸啊?”他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说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这些图文与实物都反映出陈毅市长的个人风采,特别是他与人民群众在一起时表现出的亲切自然、和蔼可亲,今天看来,尤为让人动容。
可以说,作为这里的首批讲解员,每一次讲解工作都是一次思想的“再造”,对此两位讲解员尤为感慨。众所周知,陈毅同志还是一位有名的诗人。诗以言志。一首《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吐露出陈毅市长崇高境界和高尚品格,同时还体现在廉洁奉公上,他虽身居高位,却不谋私利。光阴荏苒,陈毅同志在上海任市长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与“不忘初心”高度契合,且历久弥新。“人民培养汝,一切为人民。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